2)第844章 乘风破浪第二次公演,《NXED》 《W_重生之网红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淘汰那些没有人气的姐姐才是错!

  智乎问题:如何评价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五期(第二次公演)?

  [这期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实际排名和广大网友观众对舞台表演的心理感受几乎做到了完全相符!!!

  我所说的这种心理感受只单纯看各团当期舞台表演的好坏程度——包括演唱水准,舞蹈能力这些硬性指标,屏蔽了所有人气、歌曲风格等以外的因素。

  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成轶如此全力去平衡大众评审团的原因所在,为什么他找了1000名观众,还找了100名乐评人,简直太明智了,太有预见性了!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回顾选秀史,然后问一个问题:何时开始,选秀再也不用硬性指标为标准,使用专业评审来判定输赢了?

  青歌赛是选秀最初的雏形,评委是由音乐界和电视界的专业人士组成,观众与比赛结果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超女》开启了新的模式,专业评审退居二线,选手的输赢更依赖的是观众和粉丝的投票,由“精英选择”转变成了“全民直选”。

  这一转变的内在逻辑其实是国内大众媒体从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的结果。对于大众市场而言,谁成为明星从灌输,被动接收到接纳,主动选择的过程。

  而大众与精英的区别最大的就是审美多样性,标准不一致。

  现在,我们把《浪姐》第五期的1000位现场观众想象成浓缩后的大众市场,重新理解这一期的排名的理由。

  如果大家接受了现场1000名观众不是仅根据当期节目每个舞台的硬性指标来判断输赢这个前提,那么胜负和票数多少是根据什么呢?

  是节目的一开始!参赛的选手不是市场小白,而是人设已经建立的成名女星,有人自带气场和光环(宁静,王心伶);有人好评度虽低,但热点不断,记忆点很强(伊能静,黄圣依);有人淡出娱乐圈,有人一直就没红过(不点名了)。

  这是节目选手在大众市场上的最初印象,在不经过节目至少过半赛程的重新塑造,大众市场对于这些形象不会产生质的改变,再加上现场观众和网络大众有节目录制播出的时间差,现场观众对于选手的印象更后知后觉一些,我们要把这些现场观众,当成才看了第一期第二期节目时的我们,才能对号入座。

  所以,带着期待而来的现场观众,舞台表演之前,对每一位参赛的姐姐都已经有了预设分数,有些选手不用表演,预设分数的起始点就已经非常高了。

  现在的电视台也好,网络平台也好,都是市场导向的,如果用硬性指标,留下实力最好的,而不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对平台来说一点好处的没有,只有根据数据流量的分析,把尾端流量优先淘汰,才能保证平台的利益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