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2章 给外校上课(上月欠债加更9/20)_重生之大建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更多地还是询问外国近现代建筑理念方面的内容。

  刚开始,可能还有人对林楼的积累有所疑惑,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脸上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能在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教的,无一不是建筑界的青年才俊,自然听得出来,林楼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了一点儿外国文献。

  而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等新兴建筑理念,以及路易斯-康、柯布西耶等人的设计理念有着相当透彻的认识。

  同时林楼也不像如今其它刚从国外回来的青年学者那样,对国外的东西和国外的大师百般推崇,就算是柯布西耶这样的大师,他该夸得夸,该指出错误的地方也毫不犹豫,“.…..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以大工业为背景,同时试图克服工业化本身的弊病,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他的解决方案却是有问题的。”

  “利用高层建筑来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案在欧美国家已经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柯布西耶在设计方案时是建立在理想主义立场上的,依赖当时的人口预测和城市数据进行建筑形式革新,并未触及城市问题的根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柯布西耶在创立光明城市理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福特公司会让汽车的价格降低到连美国的普通工人都能买得起的程度,所以等美国人的汽车挤满每一条街道的时候,光明城市理论自然而然就破产了!”

  其实中国也一样啊,八十年代谁能想到日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买得起汽车呢?更想不到中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会以亿为单位计算,这样做出来的城市规划自然会出问题。

  交流整整持续了一个下午,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收获颇丰,“哎呀,这么好的交流如果只有我们几个听,那就太遗憾了;林老师,如果您时间方便的话,能不能办个讲座?简略地、系统地给我们讲讲欧美建筑理念的变化?”

  又有人下意识称呼林楼为老师了,而其它人丝毫没有异样,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一般,的确,在这一领域,林楼确实有资格当他们的老师。

  “老师不敢当,不过交流下还是没问题的!”就像之前林楼想的那样,如果只有自己一个,是撑不起中国建筑界的,必须要有更多地人才涌现出来,要是举办几次讲座就能让这些青年建筑师获得进步,那何乐而不为呢?

  南京工学院行动很快,当天晚上就开始安排,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了学校的青年教师,还有暑假没有回家的学生,一早就布置好了地方,让林楼在学校的礼堂举办这次讲座。

  等讲座即将开始的时候,到场的除了本校的老师学生之外,还有闻讯赶来的南京大学等其他高校的老师和学生。

  林楼登上演讲台的时候,心里还在嘀咕着,我明明只是想来南京看看本地的建筑,顺便和南京工学院的老师交流下,怎么现在就开始给人讲起课了呢?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