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二十九章 许仙学医大幕拉开_纵横诸天的武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文呢?”

  没见到小舅子许仙,李公甫好奇问道:“往常他都不是在家读书么?”

  “他都没把心思放在读书上,还读什么书?”

  许娇容将温热的茶水往茶几上一放,没好气道:“我见他这样下去不成,干脆遂了他的愿放他出去学医了!”

  “不会吧?”

  李公甫满脸惊讶,右手稳稳端着茶杯也不急着喝了,好奇反问:“娘子不是一向反对的么?”

  心中,却很有些替小舅子许仙感到惋惜。

  真要学医,去秦风武馆医部多好?

  不仅能学到足够的医学知识,还能在学医的过程中,拿武馆受伤弟子练手,这样既能学知识又能加强实践经验的机会有多难得,傻子都想得清楚。

  在正常的医馆当学徒,就算有许氏药铺的关系托底,也只能当牛作马慢慢熬,还得看师傅愿不愿意用心教导。

  在秦风武馆就没这么多破事,不管是学武还是学医都有标准教材,可能没单独的师傅一对一知道效率高,却能学到足够宽泛和有用的医学知识。

  李公甫又不是傻子,加上这么些年在衙门当差,看到提到的依稀事情,哪能不知道当学徒的苦,还有师傅教导时的一些猫腻?

  当学徒能够学到的东西有限,起码师傅不会将所有的医术以及经验全部传授,丫的学徒又不是师傅的嫡系血脉亲人,凭什么教导全部的医术和经验?

  至于说‘教全徒弟饿死师傅’这样的屁话,不过就是师傅们不愿将技艺全部传授的借口罢了,当不得真的。

  在封建时代,就算有仙法武道这样的超凡力量,可技术水平摆在那里,生产生活的手段都相当原始落后。

  大宋帝国境内,数量最多的还是依靠辛勤劳动,在土里刨食的农民。

  读书人都是少数,至于拥有各种技艺传承的匠人,包括医匠在内,那更是少数中的少数了,需求量大得惊人。

  只要手艺不差,到哪都能混得个温饱以上,甚至小康生活水平都没问题。

  除非一城或者一地聚集了太多拥有同一种类的手艺人,不然随便在哪都能混得相当不错。

  也正是因为如此,掌握了不错手艺的师傅们,这才将自家手艺看得比天重,什么传男不传女之类的家规不要太多。

  以李公甫的眼界,哪能不知小舅子许仙若是到外头的医馆当学徒,不当牛作马三年都是轻的,想要学到真正的医术没个十年八年哪有可能?

  当然,小舅子许仙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不看僧面看佛面,他李公甫好歹也是钱塘县赫赫有名的人物,不管是谁都得给几分面子,县城里的医馆大夫自然不会例外。

  再加上许氏药铺在县城医药行当的名头,以及许家留存的几本医书,可能小舅子当牛作马的时间会缩短不少,但想要学成出师,没个五年别做梦了。

  只是,小舅子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