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三章 迁都多喜_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他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

  试问,谁愿意死后在那里停灵几个月?

  谁又愿意自己的陵寝,是匆匆数十日修建而成的?

  只是,宋朝的皇帝一向节俭,帝陵的规格也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有了一定的限制。

  而且,他们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认为富丽堂皇的皇陵只会吸引盗墓者的光顾,到时候弄的尸骨现天就不好了。

  “爹爹,只要您自己乐意,想怎样设计都行,就算是稍稍出格一些,也可以算在儿子的头上,就算是儿子对您的孝敬吧。”

  “明日儿子就草拟一道指令,先在‘内阁’讨论一下,我想应当没什么问题的。”

  郭默这可不是在盲目的自信,对于现在的大宋,跟十几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甚至可以说,只是名头上依然保持了“宋”,实质上,内核已经不是宋的存在了。

  那么,更改一些旧的规章,也在所难免。

  事实上,南宋的臣民,在法理和情感上将北宋、南宋视为一体,如今真的北进中原、还于汴梁了,南宋原有的势力,也仅仅占了朝中半数左右而已。

  再说,这十来年,郭默的麾下,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地方,他施行的新政还少吗?

  果然,当郭默将关于帝陵修建的章程草桉提出之后,内阁中在汴梁城的几位,连犹豫都没犹豫一下,就全数通过了。

  最终,由耶律楚材亲自起草,两日后就明发天下。

  赵扩也第一时间接到了消息,高兴之余更是感慨万千,自己的儿子真的太强势了,这才是一代帝王的风采啊!

  随即,老赵扩就领着一位工部的侍郎和匠作监的大匠,还有钦天监的人,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汴梁城,到巩义皇陵去了。

  郭默心里明白,这是老爹故意为之,不想亲眼见到众臣迁都去中都城的情景。

  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八月初,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盛大的迁都仪式之后,三公九卿、六部官吏、文武群臣,在一万“虎贲军”的护卫下,旗帜鲜明地向北而去。

  其实,早在两个月之前,中枢各部就纷纷派出了先行人员,前往中都城把各自衙门搭建了起来。

  由于礼部尚书程珌和工部尚书赵建大,这三年半就一直待在中都城里,因此,这两个部委绝大多数的官员,早就在中都城里办公了。

  过了黄河,河北大地、一路畅通。

  从汴梁北上中都的驰道,也在数万战俘的努力下,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彻底修缮完毕了。

  南北双向,可以同时并排跑下六辆马车,如果是大军过境,十列骑兵并行都能快速行进,互不干扰。

  大名、恩州、河间、中都,一千三百多里地,一万多人整整走了十五天,才看到中都城的南城门。

  “此城门,今后就称为‘永定门’吧——”

  旁边自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