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 二十八座山_少姝的山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天成象”句:出自《周易系辞上》。)

  “一部《山海经》,从地上读到了天上,倒是独辟蹊径,”他们说得热络,少妍听得入心,不由接着问道,“太行属古冀州,既然大禹治水导山对应了二十八宿,那么太行是应了哪一宿呢?”

  “应是女宿,”子猷掐指推算即答,又特别冲少姝挤挤眼,“须知,匏瓜星亦属女宿之星官呦。”

  少姝点点头:“所谓分星,分野,想来大禹治水之时,确有天地相应的考量,才终有九州分定,四海会同。上古洪水肆虐,涂炭生灵,他以十三年访民间疾苦,奠高山大川,在其治理之下,黄河沿纳支流,浇灌良田,造福生民,终于东流入海,太原一带的水利,沾溉贤德犹为久远。”

  (分星,分野:指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我国古代的天文学说,把天象中十二星辰的位置与人间社会的地分野结合在一起。这种理论,就天文学来说,被称为分星;就地理来说,则被称为分野。)

  (九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按照五行方位治理水患,并以治水的先后分定了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哦,表里山河,原是由大禹鼎定。”子献衷心颂扬,“无怪乎三晋生民代代慎终追远,只为感念先贤。”

  (表里山河: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前,“晋卿子犯谓晋文公曰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魏晋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后作为有山河为屏障,自守无虞的典故。)

  子默不由想到了在秘洞中画壁所见,先民们共度庆典时呼之欲出的欢腾情状,如果不是实写,能有那般真挚动人吗?

  “何止冀州,九州之上,茫茫禹迹,都是大禹亲自带领时人一步步丈量出来的,愈是困境,愈能激发出人的韧性与大能,以改天换地的志气来开拓生路。”少姝道,眼神里迸发出十二分的憧憬。

  “大禹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三过其家而不入,堪称与尧、舜齐名的一代仁君。”

  “孟子说过: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

  “尽其一生,与万民同哀乐,衷肠热烈如此,所以才不会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前面。”

  “会将草野百姓放在心上的人,功绩自然得世代铭记。”

  “在道家地举行的祷神仪礼中,常见道士行步转折,宛若踏在罡星斗宿之上的步法,据说也是为大禹所创。”

  (道家地:指地处界休城西北隅,以”后土庙”为中心的数座道教庙院构成的群落。

  “是啊,步罡踏斗,可遣神召灵!”

  “传说大禹当年治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