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挖坑(求追读求收藏)_带着农场下凡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才更有趣。”

  “没问题”,于同甫想都不想就同意,然后就听石仲魁笑着道,“小弟虽小有宿志,却一直遗憾于没名师教导。

  一手字写的小弟自己都自惭行愧,所以要是小弟侥幸赢了,还望兄长对小弟开放家传字帖才好。”

  “哈哈”,于同甫大笑起来。

  见石仲魁并没要求自己亲自教导,肯定是顾忌明年自己也是要参加会试,于同甫不由对石仲魁的好感大增。

  “就是贤弟不说,父亲也会让你多练习、练习书法。这事为兄答应了,而且只要为兄有的字帖随你借览。”

  石仲魁大喜,“那就多谢兄长了。”

  随后两人一个出题,一个背起后续文章。

  一时间正堂里全是背书声,还有惊叹和稀奇声。

  于同甫不知道扇子的事,但管家福叔却知道不少事情。

  见他居然随身带着祖传古扇子,难免惊讶起来。

  看来石伯谦确实只看重科举,而不在意外物。

  这反而让福叔更加高看他一眼,毕竟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话,从古至今都通用。

  同时又觉得这人功利心也太重。

  一般人可不会,也不敢把祖传之物,弃之如敝履。

  但换个角度想,做大事者都是不拘小节的人。

  又想到石仲魁之前被人称呼为石呆子,福叔就和于洪高一样,误以为他以前是在藏拙。

  而且故意营造出呆子的假象,来保护祖传之物。

  这么一想,福叔又觉得石仲魁此时拿出扇子,正是聪明之举。

  心里清楚的知道想得到,就得有付出。

  又明白自己差在哪里,还想办法提高自己,这是有自知之明。

  虽然要了彩头,却没影响于同甫读书,这是知进退。

  而这最后一点也最难得。

  福叔甚至想到,自家老爷当年要是有石仲魁看的明白,就不会因为24岁二甲第五,而志得意满、目无余子。

  或者也和他一样,家道中落吃够了苦头和受尽了人情冷暖,也不会蹉跎了十几年,到现在年近40,还只是个从六品的大兴知县。

  一般知县,上县正七品,下县从七品,而省城或者京师直属的县,则又会高一级。

  甚至包拯权知开封府知府时,直接高了两级,要是再算他龙图殿大学士的身份,就高了四级。

  想着想着,就听石仲魁大概是嫌麻烦,“兄长再不认输,不如小弟倒背某一篇,你看如何?”

  众人本来就惊异于石仲魁连续十几个段落背下来,居然能一字不差,现在听到他居然还能倒背,顿时顾不上规矩,乱哄哄的议论了起来。

  于同甫也被吓了一大跳,哪里有心思管下人们是否闹哄哄。

  “贤弟莫开玩笑。”

  然后不服气的开口道,“贤弟要是真能做到,为兄帮你修书一份,从师祖哪里讨要长安碑林的摹本送于贤弟。”

  “当真?”

  要是说其他的碑林,石仲魁还真不一定知道,毕竟他以前也只是个普通上班族,更没练字的爱好。

  但说到长安碑林,只要看过国家宝藏的人,应该都不会忘了。

  这个世界唐宋元都有,但到了明的时候,稍稍拐了个弯。

  前朝陈姓立国百六十年之后,北方再次被草原攻占,南北两朝又百年,有了现在的大周一统天下。

  所以碑林不仅存在,还从北宋开始一直延续到今时。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