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9章 争锋相对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叫人头皮发麻。

  似乎在他们的奏疏之中,东林党等人全部成了贪官污吏,而他们则是站在高位,负责监察审判的神明。

  “果然、别和文人玩笔杆子……”

  看着这堆奏疏,朱由检一时间都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这种局面。

  说白了、他前世最高就是个扶贫基层,甚至连村子都没有脱贫成功,人就来到大明朝,哪里会有时间来处理这种局面。

  对付燕山大营的大头兵,和对付紫禁城的衮衮诸公,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他的额头不由出了冷汗,倒是这时、一块绸缎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随后才看到是好皇兄担忧的表情道:

  “怎么出了这么多汗?莫不是昨夜染了风寒?”

  “……”一时间、不只是朱由检,前一秒还厉声叫嚣的衮衮诸公都闭上了嘴巴。

  朱由校这举动,看似在关心朱由检,实际上是在拖时间。

  他在给东林党拖时间,也是给他自己拖时间。

  果然、在这样的拖延下、东林党内阁次辅刘一燝站出来道:

  “万岁、臣以为、京城改制是应当的!”

  “万岁、臣附议!”

  “万岁……”

  “万岁……”

  忽的、原本已经站出四十余人的百名官员之中,再度站出了三十余人,最后只剩下了二十多位无党派的官员。

  东林党官员纷纷同意改制,并且杨涟还持着笏板走上前道:

  “万岁昔日太祖高皇帝曾规定京察三年一考,后改为十年一考,而弘治年间规定六年举行一次。”

  “其中缘故、皆是因为洪武初期朝廷大部分官员皆是前朝遗留官员,这些官员胥吏贪赃枉法,因此需要三年一考。”

  “之后太祖高皇帝依靠三年一考的京察清除天下贪官,才改为十年一考。”

  “至弘治年间、孝宗敬皇帝认为天下贪官又起,因此将十年一考改为六年一考,极大扼制了贪官的滋生。”

  “眼下、天下官员胥吏贪污者难以计数,数不胜数,淮北之地、因为官仓粮秣存储不足,导致粮价飞涨,百姓饿死者数十万计!”

  “难道这样的天下、还不能修改京察法吗?”

  “臣以为、主张不改京察者、当斩!”

  杨涟还是那个刚直的倔老头,一开口就要人命的那种,甚至想到了淮北饥荒是因为地方官仓粮食不足导致的。

  官仓为什么粮食不足?很简单、因为硕鼠横行,所以整顿吏治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制的时候。

  听着杨涟的话、朱由检都恨不得给这倔老头鼓掌,但很快孙如游就站了出来:

  “万岁、臣东阁大学士,孙如游……”

  “臣以为、杨都给事中所言,不过是捕风捉影罢了。”

  “淮北官仓充足,入冬后饿死的,不过十几人罢了。”

  “荒谬!”左光斗踏出一步,怒叱道:

  “过往淮北者,所见淮北道路两侧伏尸数万,延绵百里,大饥之下、数百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