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百四十节 七七事变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收拾起中国更加省力。但是对赵书礼而言,如果能在中日战争爆发前,统一中国也有着莫大的优势,到时候中国可以拧成一股绳来。

  那么内战真的要再次发生吗,这个问题永远没有了答案,因为日本军方终于安奈不住发动了行动。

  事情还是得从东北说起。

  九一八后,日本人在东北的实际利益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削弱,反而获得了更多的铁路修筑权,并且还以西方公司的名义,承揽了更多的铁路线运营权,依靠这些新建的铁路日本人开发了大量的矿产,垄断了大量的农业产品。

  东北丰富的资源进入日本,让日本的经济更加强大。实力的强大滋长了野心,也更加挑起了他们的欲望,对于东北更是虎视眈眈。

  而与此同时东北军的力量却分散了,张学良的出国,让东北军内部无法调和。马占山在黑龙江占山为王,身为最高的军队长官还兼职黑龙江主席一职,军政合一,依靠苏联和塞北军牢固的统治着黑龙江。万福麟则携剩余其他东北军大军驻扎在锦州沈阳一线,东北最富庶的辽宁地区属于他的地盘。但是双方对于吉林的控制都比较无力,这里驻扎着两万英法联军,还有新增兵的三万日军,东北军实在是势弱。

  华北地区,则是名义上属于宋哲元的部队掌控,富庶的京津还有紧邻塞北的地利条件,让宋哲元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脱离东北军序列是迟早的事情。

  外有强敌,内斗不和,东北军的情况遭的不能再糟糕了。

  这时候只有一个人能解决东北军的问题,那就是张学良,只要他归国一切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这时候张学良去国外就医已经过去了几年,他的病情不但好了,而且还长了不少见识。在德国见识了法黑斯势力的崛起,在意大利观摩了法黑斯教主墨索里尼的统治。甚至他还意志强大的戒掉了毒瘾。

  终于他要回国了,发布了归国的通告,但是日期却是保密的。

  显然他一回国中国局势又有一次变动,对于他的回国声明,赵书礼发表声明欢迎。蒋价石也欢迎,同时希望他再次出任东三省总司令一职。有这两大军阀的支持,显然张学良稳掌东北大权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是张学良一掌权,日本人恐怕不会答应。一旦东北军再次拧成一股绳,对他们在东北利益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起码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的扩张势力,而万福麟没能力阻止,或者通过贿赂获得更多的隐秘利益的方法就再也不能操作下去了。

  因此日本人决定发动事端了,又是在东北,一夜之间日军奇袭东北军。规模浩大,总数有七万多人的日军势如破竹,带着一血九一八耻辱的重建的关东军,朝鲜驻军,铁路守备部队,沿着铁路线不分主次的攻击在辽宁的东北军。万福麟的军队被打的措手不及,不到三天从沈阳撤出,全部撤退到了锦州死守。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这次日军的行动仍然是发生在七月七日,因此也叫做七七事变。

  还在意大利跟朋友风趣的聊着意大利每张桌子都是通心粉,每面墙上都是墨索里尼的张学良,立即动身飞回国。在途中紧急宣布就认东北军总司令,万福麟临时被任命为副司令,要他固守锦州一线。同时给宋哲元和马占山下令,让他们立即对日军进行反击。

  马占山受令,立即率兵南下吉林,跟日军交上了火。

  但是宋哲元却踌躇起来,没有立即行动。他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同时也是一个客观的理由,那就是日军的海军陆战队登陆天津了。日本人借口保护华北侨民,甚至还要继续深入到北京,在这种情况下,宋哲元的谨慎行动也是说得过去的。

  同时张学良立刻给中央和塞北发来求援电,中央他并不指望,但是塞北他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这次他颇为失望,中央的态度很明确,坚决抗议强烈不满。但是塞北的态度模棱两可,虽然民间再一次群情激奋起来,日本的侨民一时间根本不敢上街,随处可能受到暴徒的攻击,但是军政都没有相应的行动。

  因为赵书礼也在犹豫!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