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9章 过渡章节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没退烧,科普章节过渡一天。

  请酌情订阅。

  ···

  赵禹是右扶风斄县(今陕西武功西南)人,年轻时有文才,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为廉洁担任了令史,侍奉太尉周亚夫。

  景帝五年(前152年),周亚夫担任丞相,赵禹担任丞相史,府中都称赞他廉洁公平。

  可是周亚夫不信任他,说:“我很了解赵禹才能无比,但他执法深重苛刻,不可以在大官府工作。”

  汉武帝时,赵禹凭借主办文案积有功劳,升为御史。

  皇帝认为他能干,提升他做到中大夫。

  他与张汤制定各项法令,制作“见知法”,官吏以此法彼此相互监视、相互侦察、相互告讦,大概从这时开始。

  【原文;赵禹者,斄人。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与张汤论定诸律令,作见知,吏传得相监司。用法益刻,盖自此始。】

  赵国靠冶炼铸造营利,赵王刘彭祖多次指控铁官,张汤却每每排斥赵王,赵王寻查张汤的不可告人之事。

  朱买臣是楚地的士人;对此深为怨恨,常欲置张汤于死地。

  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职。为长安吏,任职很久。

  河东郡人李文曾与张汤有隔阂,不久担任御史中丞。

  张汤也到导官的官衙审理其他囚犯,见到了谒居的弟弟,欲暗中帮助他,表面却装作不认识。

  三公九卿前往拜访,赵禹始终不答谢,目的在于断绝知心朋友以及宾客的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

  他看见法律条文就采用,也不复查,就苛察深挖属吏隐秘的罪行。

  汉武帝果然认为张汤心中险诈,当面撒谎,派使臣带着簿籍以八项罪名指责张汤。

  起初,条侯周亚夫认为赵禹残酷阴毒,等到赵禹担任少府九卿,更加残酷急迫。

  及至官达九卿的职位,收纳和交结全国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虽然并不赞许对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现出敬慕之情。

  因而错误常被原谅、有时向汉武帝奏事,受到称赞,便说:“臣下并不懂得这样向陛下进奏,而是某个廷尉正、监或掾史写的奏章。”他欲推荐某人,常常这样表扬此人的优点,遮掩缺点。

  匈奴人前来请求和亲,群臣在皇帝面前讨论此事。

  他们的地位都曾比张汤高,不久失去官位,任守丞相长史,只好在张汤面前委曲求全、张汤多次代行丞相职权,知道这三位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