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7章 朕,打算办一次考举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7章朕,打算办一次考举

  以一种好似真的很疑惑的语气,发出这番诛心之问,刘胜便做出一副疑惑无比的模样,似乎是在等候卫绾的解答。

  但实际上,无论是卫绾还是刘胜,二人心里都十分明白:刘胜并不是在‘询问’,而是在质问。

  刘胜在质问卫绾这个儒生——这个虽然算不上‘大儒’‘名士’,却因为崇高地位,而在儒家内部享有足够话语权的儒生:你们儒家,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呢?

  至于那个问题的答案,刘胜当然明白:对于北方的战争,南方人,尤其是那些闲的蛋疼的文人,心里肯定是有意见的。

  ——仗在北方打,无论是胜利后的武勋,还是失败后的床上,都和遥远的南方毫无关联。

  在和匈奴人的血海深仇中,南方人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被战争平摊给全天下的税负,以及民夫劳役。

  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南方贵族的根本,主要在躬耕,而非北方贵族的武勋。

  自有汉以来,汉家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

  翻译成后世人更容易理解的话,这句至理名言的意思就是:以末业(商贾)发家致富,并以本业(农耕)来守护自己的财富;以武勋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并以文能维持。

  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当下的普世价值观在告诉世人:种地是发不了财的,想发财还是得做生意;

  但做生意发的财,绝不能用来做更大的生意,而应该去买更多的田亩,回归到‘躬耕’的根本。

  想要得到任何东西,最好的方式,都是在行伍之间建得武勋;

  但行伍之间得来的武勋,是不能在行伍之间维持的,在取得武勋之后,必须通过文才来保住武勋换来的一切。

  将这番言论总结归纳,也不外乎就是一句:以商致富归于农,以武显贵归于文。

  而现如今,出现在南方,尤其是齐鲁一带的言论,主要就是因为对于南方的贵族群体而言,以商致富甩不下颜面,以武显贵找不到门路。

  ——以商致富,自然就需要放弃农籍入商籍,实在是有损体面不说,还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被迁入关中,给某位驾崩的先帝守灵,以‘强本弱末’;

  以武显贵,又实在是距离可以建功立业的北方太远,一没机遇,二没门路。

  相比起被匈奴人伤害的千疮百孔、家家戴孝的北方人,尤其是燕、代一线边境的人,南方人对匈奴人,实在是很难生出切肤之痛;

  同样的道理:相比起在战争中建功立业,完成阶级攀升的北方军功贵族,南方的地主老财们,也是在没法从战争中获益。

  没有‘家园残破’的切肤之痛,也没有‘建功立业’的切实利益,南方对于匈奴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也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