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9章 匈奴来使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9章匈奴来使

  虽然由于科举一事拍案落地,殿内百官公卿此刻都面带着微笑,但在听闻刘胜主动提及御史大夫、少府这两个职务空缺,并明显是想要尽快填补空缺时,殿内众人,尤其是在朝任职的公卿,便顿时露出了一抹为难之色。

  御史大夫、少府,前者为三公,后者为九卿;

  御史大夫号‘亚相’,其掌控下的御史大夫属衙,掌控着对全天下官员的监督、监察劝,并在官员任免、升贬等职务调动中,具备极重的话语权。

  ——御史大夫属衙说:某人可以担任某职务,这个人未必真的能如愿;

  但若是御史大夫属衙明着说:某人不可担任某职务,那这个人,就真的无法担任该职务。

  如果此人‘不可担任某职’的原因涉及到原则性问题,亦或是先前鲜为人知的污点,那不单是此次升迁告吹,这个被御史大夫属衙贴上‘不靠谱’标签的官员,更是有很大概率在短期内,彻底告别自己的官宦生涯。

  简而言之:御史大夫属衙的认可,在朝堂并不算很权威;

  但御史大夫属衙的否定,则基本可以断送一个普通官员的整个仕途。

  这也很好理解——在后世,也同样有一个类似的部门,只需要明确表示‘某官员可能不大行’,就可以将这个官员的仕途彻底葬送。

  那个部门,也同样是监察机构;

  而那个部门表达‘某官员可能不大行’的方式,则被称之为二开。

  说回御史大夫,作为朝野内外甚至都不怎么忌讳的‘亚相’,其主要存在意义,其实就是为了和丞相作对。

  毕竟在这个相权鼎盛的时代,不给丞相找一个势均力敌的死对头,那就很容易让天子本人,成为丞相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制衡,同时也是为了转移皇权和相权之间天然存在,且近乎无法消除的矛盾,御史大夫,便慢慢从最开始的监察部门话事人,转变成了御封丞相死对头,也就是亚相。

  至于监察官员的职责,则逐渐落到了御史中丞的肩上,御史大夫本人便不再过问官员监察之事,只负责专心和丞相‘作对’。

  这也正是过去这段时间,御史大夫一职空缺,朝堂运作却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原因。

  ——若是换做御史中丞出缺试试?

  ——太阳爬上山头时得到的消息,最多到日上三竿的功夫,刘胜恐怕就已经跑去长乐宫,从窦太皇太后处求来新任御史中丞的任命诏书了!

  而御史大夫这个‘亚相’‘御封丞相一生之敌’出缺,短期内确实不会对朝堂造成什么影响,但长此以往,那就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就好比后世,父母出差三两日,子女即便再怎么放浪形骸,也总还能有个度;

  但倘若父母长年累月不在身边,那子女放飞自我的模样,可就真要让人不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