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9章 金榜题名!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9章金榜题名!

  总分十分,六分以上合格,自是后世人,尤其是义务教育时代的人所熟知的常规合格率。

  这次考举,刘胜就连出题的难度,都是根据这个合格标准为参照。

  ——前四道计算题,但凡读过书、启过智,并对律法、对百姓生活有一定了解的,就不大可能做不对;

  中间三道诏书默写,但凡不是投身于深山老林的隐士,也大都会有所耳闻。

  这七道题,就算他四道计算题丢掉一分半、三道默写题丢掉一分半,也还有四分,属于‘但凡是个文化人,就必定能拿到’的分数。

  再从后面三道主观题上拿到两分,这六分便算拿到手,这次考举也就算是合格了。

  所以这次考举,或者说是第一轮考举,刘胜要做的其实是甄别。

  ——甄别这八千多个考生里,有多少连算术都算不明白、税赋都搞不清楚,先皇诏书都没听说过的酒囊饭袋。

  至于对功侯、贵戚子弟家中子侄的照顾和优待,则属于考举的保留节目了。

  这么算下来,华夏文明史上的第一次考举,以八千多人应考,五千多人通过第一轮考试作为结束。

  超过一半的通过率,意味着在这场考举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应考者,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另外还有将近百人,因前七道题拿到满分,后三道主观题也没有太偏题,而即将得到天子刘胜的亲自接见。

  而在这次天子与应考士子的面会之前,没有任何人曾预料到:这次的考举,居然还有第二轮······

  ·

  “如何?”

  “可透出什么风来?”

  考举结束之后,本因处于盛夏而沉寂的长安城,只似重新开始运转的机器版,快速运转起来。

  无数文人士子或亲自、或遣仆从出门,通过自己能想象到的一切渠道,打听去了这次考举的结果。

  ——提前打听考试成绩,并非是后世人的专利。

  自‘考试’这个概念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尽早得知自己的考试成绩,便已经成为了考生们的本能。

  就算不这么做,也早晚能知道成绩;

  就算距离成绩公布,本就没剩下多少时间。

  只是这次,考生们无一例外的失望了。

  无论是亲自走上街头,同闲人懒汉长舌妇们打听的,还是遣仆从到处奔走,向‘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打听的,甚至是祈求老爹去打听打听的功侯子弟,都无一例外的大失所望。

  这次考举,哪怕是华夏历史上,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首次,也还是因为刘胜这个后世来客,而变得无比严肃、制度无比健全。

  那些都还没有被人想起、想到的隐患,在还没能开出萌芽的阶段,就已经被刘胜全方位无死角的考试制度所扼杀。

  ——相比起这个时代,做个小抄、找个替考之类的低端玩儿法,刘胜曾身处的那个时代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