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1章 宿命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宿命

  被最后通牒了,继续防盗书就要无,原本想按顺序把之前两张正文弄出来,但最后通牒的原话是‘再有一次,打入死牢’。无奈之下,只能先发今天的正文,昨天前天的防盗内容连夜改回来······

  从今往后都没有防盗了,大家可以放心看了。

  ·

  “怎二位初次面会,便似是‘相识多年’?”

  未央宫,宣室殿。

  看着殿内,明明从未曾见过面的颜异、张汤二人,却极为默契,也颇有些莫名其妙的拉下脸去,刘胜只感到一阵惊奇。

  对于刘胜半带善意,半带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提醒,相对而立于殿中央的二人,也只是意味深长的再最后看了对方一眼,便将身子重新对向上首的御榻,对刘胜所在的方向稍一躬身。

  也就是在刘胜面上神情愈发怪异的同时,在朝臣班列,太仆袁盎的神容,也不免有些尴尬起来。

  这样的场景,旁人或许会感到陌生,甚至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对于袁盎而言,眼前这幅场景,却唤醒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古老回忆。

  ——太宗孝文皇帝前元元年,长安朝堂按照过去每一次(太祖刘邦、孝惠刘盈)新君即位时的惯例,向天下地方郡县下达了举荐指标。

  所谓指标,自然是‘必须举荐一定数量’的死命令。

  在那之前,长安朝堂一来长期沉寂于吕氏外戚,以及吕太后的淫威之下,人人都恐不能自保,自也就顾不上去举荐青年才俊,以节外生枝。

  二来,举荐这个东西的风险,也着实有些太大,相应的收获,却又实在少的可怜。

  ——举荐的人犯了罪,举主虽不至于连坐,但若有仇家想安上一个‘居心叵测’的罪名,那也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就算没有仇家,那也终逃不掉一个‘识人不明’的道德谴责。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道德谴责的意义,大致就是‘只要我没有道德,就没有人能道德绑架我’的程度。

  但在这个时代,道德,或者说名声,却是上到刘汉天子,下到黔首黎庶最基础的立身之本。

  天子自不用说,但凡沾上‘失德’二字的边儿,就必定离‘失天下人心’不远;

  高官德行有缺,也大概率在仕途举步维艰——每逢职务出缺,便总会有竞争对手提上一句:如此道德败坏的人,都能做xx,我又为什么不能做?

  再到下面的豪强、富户,名声不好,也基本吸引不到足够多的佃户——农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群体,他们即愚钝,同时又兼具精明。

  在他们被压榨出最后一点剩余价值之前,他们往往都会默不作声,以免‘枪打出头鸟’。

  但在他们下定决心,要抛弃那个不地道的地主老财时,那也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他们甚至敢抛弃这天下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