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4章 那就这么定下了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4章那就这么定下了

  对于御史中丞这个官职的战斗力,刘胜一向是认可的。

  御史中丞,是一个怎样的官职?

  ——根据汉室现有的朝堂体系框架,御史大夫为三公,理论上掌控御史大夫属衙上下的一切事物;

  而御史中丞,作为御史大夫的一号副手,理论上只具备‘协助御史大夫厘政’的权利,并没有太大的行政自主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御史中丞千石的秩比,也可以说是与职权比较相符的。

  毕竟除御史大夫之外,无论是丞相府的丞相长吏,还是少府的少府监、丞,亦或是其他九卿的副手,也都是比千石到千石左右的秩比。

  但实际上呢?

  在御史大夫‘只做亚相,不管本属、不顾本职’的大背景下,御史大夫属衙真正意义上的掌控人,其实是御史中丞。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御史中丞甚至不需要得到上司——御史大夫的允许,便可以自主做出行政决策。

  这,就有些让人心惊肉跳了。

  御史大夫是什么人?

  亚相!

  按照汉室过往数十年的政治传统,更是可以直接将御史大夫,视作是下一任丞相的一号顺位人选!

  就更不用提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秩中二千石,银印青绶,甚至动辄身负彻侯之爵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秩千石的御史中丞,真的可以抵抗拥有这么多斜杠身份得御史大夫吗?

  很显然,这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

  尤其是在御史大夫属衙的特殊性,使得这个属衙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极其注意自己和其他朝臣之间的私交、往来的前提下,无法得到任何人脉助力的御史中丞,必须极为小心的处理自己和御史大夫之间的关系。

  所以,刘胜才敢笃定的说:能在汉家位列公卿之位,腰系金印紫绶的,或许并不都是狠人。

  但能在汉家坐上御史中丞的位置,并且正常在职超过三年的,都必定是久经宦海浮沉的老油子。

  可饶是如此,刘胜此刻也觉得过去的自己,还是低估御史中丞的战斗力了。

  就说方才,御史中丞针对官员贪污的问题,所提出的几个建议,便足以看出对于这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御史中丞也已经忍了很久了。

  看看陈建方才那几条提议,究竟强势,甚至是‘骇人听闻’到了怎样的程度?

  其一:凡是地方收缴上来的农税,都需要按照太祖高皇帝时定下的规矩,即‘量入而出’;

  除了郡县府衙日常运转所需,其他诸如水渠、道路等一干费用,皆不再允许地方截留。

  农税尽数进缴国库之后,地方郡县可再相相府国库申请款项拨付。

  什么意思?

  所谓‘太祖高皇帝所规定的量入而出’,其实就是类似后世‘行政预算’的制度。

  只是不同于后世,可以通过做账来提出的行政预算:如今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