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育人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所却者,人便以为不恭,何哉?孟子言尊者之赐,而心窃计其所以得此物者,未知合义与否,必其合义,然后可受,不然则却之矣,所以却之为不恭也。”

  王鏊听到这里,已经有点对朱厚照刮目相看的意思了。

  他也没想到,这熊孩子十天之前可能连四书原文都还背得不牢,居然过了十几天,就成这样了?

  皇帝最初让我们去东宫给太子讲,后来又不让我们去……那这十几天,太子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的课业能这般突飞猛进?

  听意思,太子理解很牢固,通俗的和不通俗的,都能张口道出。

  《孟子》掌握还不错,先给伱换个《论语》题,看你是不是临时抱佛脚。

  王鏊道:“下一题,语出《论语》。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朱厚照一脸自信道:“说,音悦。助我,若子夏之起予,因疑问而有以相长也。颜子于圣人之言,默识心通,无所疑问。故夫子云然,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胡氏曰:夫子之于回,岂真以助我望之。盖圣人之谦德,又以深赞颜氏云尔……”

  ……

  ……

  文华殿考场内,讲官跟太子之间一问一答。

  相比而言,朱厚照的话更多,而且朱厚照在经历了十三天的禁闭生活后,迸发出了一种蓬勃的朝气,讲话声音都中气十足的,整个大殿近乎都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回响。

  朱祐樘躲在内帘听着,最初很紧张,双拳都握起。

  他也很怕儿子没学好,今天考试不及格被先生数落,让他这个当爹的丢人不说,还辜负了他的苦心。

  但在见识过这次考试内容,以及儿子临场发挥之后……

  朱祐樘的心逐渐放松下来。

  到目前为止,所有题目,朱厚照都能对答如流。

  儿子脸上那股自信不是装的。

  不存在什么考官和考生串通的问题,因为朱厚照早晨起来后吃过早饭就跑来考试了,包括张周在内都没机会接触到这些东宫讲官。

  再说……这么做对张周和朱厚照没什么意义。

  “秉宽,太子……学得挺好。”

  朱祐樘不由想起来此事最大的功臣张周。

  张周道:“陛下,其实太子聪慧,平常也只是不学而已。关起来读书,偶尔用一次还可,若是用多了,只怕难再起效,反而会令其心生倦怠和厌恶,对将来修学不利。”

  “嗯。”朱祐樘闻言笑着点头,又问道,“你是怎么让他学会的?”

  对于这个问题,张周就不好回答。

  “臣只是用心教。平时很多时候都是太子在背诵经义,臣在旁备考,形成一种榜样,只要臣用心,他也不得不用心。”

  “哦。榜样。”朱祐樘记到心里去了。

  张周显得很谦逊。

  教书育人这种事,也是要经验的,张周以前觉得自己只是个当老师的,跑大明来应该这个技能是最晚才能用得上的,甚至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

  结果现在却成了他的王牌杀手锏。

  教书这种事,无非是待人以诚,不要把自己摆在老师高高在上的位置,跟学生一起探讨,甚至有时还要请教学生,然后一起进步……既是在教书,也是在做朋友,交心比光去讲大道理有用。

  而且朱厚照这个学生,实在是太聪明了。

  就是心太杂,不肯学。

  再说一年下来每天十堂课,全都学语文,还全是死记硬背。

  能让他专心致志就怪了。

  朱祐樘想给自己立个目标都难,唯一弟弟死了,连个竞争对手都没有,学会了能干嘛?不学我就不能当皇帝了?

  让别人陪朱厚照在小黑屋里呆十天,或许不会有什么正面作用。

  也就是张周……

  其实七天他就教完了,剩下三天,张周一边模拟考试,一边继续给朱厚照讲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知识,以至于朱厚照都没急着要去找他老爹考试,因为朱厚照也习惯了张周在他身边给他讲好玩的东西。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