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劳心劳力贾文和_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盛位者”转移了注意,自己也觉得想要闷声不响做成这一系列事,定然是朝中那些公卿士族,这才打下对贾诩的那点子怀疑。

  终归贾诩是被吕布坑进他手底下的,一提到李傕,郭汜总觉得,贾诩可能跟他这位旧上司有些勾连。

  然而郭汜是放了心,贾诩却是彻底死了心,知道自己是万万不能指望郭汜能守住长安,却依旧将肚子中的谋划对郭汜娓娓道来,一点点扳碎揉开,就差亲自上手了。

  郭汜唯一的闪光点大抵就是,到了现在这样束手无策的局面,是真会事无巨细都按贾诩所言布置。

  不提郭汜贾诩二人如何商议防守长安之事。

  张济被俘这样的大事,朝中不可能一点风闻都不入耳。

  百官只听得黄巾入城,虽知道折了张济,自有动心暗喜之辈,然而黄巾勤王,实在滑天下之大稽,情理不通,故而一时间朝中亦是人心惶惶,心思各异。

  刘协急召董承入宫,对外假托是董妃受了惊扰,心悸难安。

  董承清早便得了城门的消息,先前听说是几千黄巾,还未放在心上,哪里料到这些黄巾竟真能引起这样的动乱?

  此时一听宫中召令,便知道是刘协想趁着这千载难逢之机,去谋划郭汜之兵了。

  想当初郭汜张济初入长安为祸作乱,张济开始倒还有些臣子模样,因着王允之死,张济麾下西凉兵领了大多领了刘协的近卫兵职,张济又有“肝脑涂地,继之以死”之语。

  那时刘协虽然并不真信张济,却也愿意在朝堂之上扶植张济,与郭汜作对,其中多少也存着离间之心。

  只是王允之心在朝堂之上到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像种辑荀攸等人,是决计不肯与张济为伍的。

  张喜倒依旧站在董承身后,似乎决意要入外戚阵营。

  朝堂之上摩擦不断,按理说张济手握兵权,不该是这般由着朝堂派系丛生,隐隐攻讦他与郭汜吕布这些“乱臣贼子”的。

  可这人却好似有什么顾虑,几次刘协眼看着将要逼此人动手,行董卓之举,张济却生生忍了下来。

  在朝中只是死死握着兵权,其余一概不理,在外则不再约束手下兵将束,肆意放纵这些西凉兵在街市掳掠争斗,自己面上仍然挂着张“忠臣”名头罢了。

  郭汜便不如张济有这样的好耐心,他对刘协的态度可真就完完全全承袭了当初的董卓。

  在朝堂上肆意妄为,戕害官员不说,还刻意安插兵马在刘协宫中,名为保卫,实行监视。

  甚至有一日刘协在朝堂上拂了郭汜的兴致,第二日刘协的朝食就被换成了腐肉馊米,后面还是贾诩怕郭汜生出事端,私下替郭汜了结了此事,郭汜心情转好后,才继续给刘协新鲜饭食。

  刘协恨郭汜之心,尤甚董卓,真是欲要寝其皮食其肉,让其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董承急匆匆进了偏殿,路上不曾见到平日里围着宫室,动辄喝骂的郭汜兵卒,心下倒有些奇怪,只是想到黄巾入城,郭汜尚且自顾不暇,宫中监视有所松懈,也是正常。

  “国舅!”

  刘协在殿内等了许久,这是一听到外面有响动,直接便迎了出来。

  董承见刘协赤足出迎,吓得扑在刘协面前,五体投地,“陛下!”

  “国舅,且看这人是谁!”刘协一把扶起董承,在他耳边低语,语气中半喜半疑,激动不已。

  董承大为疑惑,起身一看,便是一惊:“怎么是伱?!”

  (感谢手机烫就别看了的打赏)

  感谢

  不准叫我大王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读者

  投的月票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