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闪耀的流星11_顾长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人的人格既受生物特性的制约也受社会性的制约,我们在对未来自己的喜欢这种感觉具有一定的变化性。不管是人还是物,这种变化有着很多的可能性,是动态的。

  人往往有历史终结的错觉,想象一下,10年后的自己还会和现在一样吗?无论是工作喜好,性格,还是为人处世的方式,价值观,品位,大部分可能会觉得10年后的自己,和现在变化不大。

  一般来说,40岁的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以及爱好,相对于10年前来说变化了很多,而一个30岁的人展望未来的时候,会觉得,他在这方面改变的不是很多,这就是年轻和成熟的人,对于过去以及未来和当下差异的认知。

  这想法他们高估了过去的稳定,低估了未来的改变,这种原因是因为想象未来的,总比回忆过去更加困难,未来表现着一定的未知,而过去则已经掌握了,过去和现在的跨度似乎变化不大,未来跨度不可琢磨。

  人们很难想象到未来将发生的改变,因此常做出错误的结论,既然想象不到会发生何种变化,就会认定这种变化,不存在或者是这种变化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殊不知,过去和现在,现在和未来的改变可能悬殊到难以想象。

  这种误判会对生活带来现实的影响,比如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自己也会假定自己10年之后,最喜欢现在这个人或者现在的这项事业。

  但他能想象得到自己十年后的自己还喜欢这个人吗?如果站在10年后的时间点上去看他今天的行为,他可能会觉得现在的选择不可思议。

  人过于美化过去的苦难,逆来顺受,甚至感激那些经历,给予苦难蒙上绚丽的色彩,而对于未来则盖上憧憬的美好。

  关于对于过去的欢喜和未来的欢喜,可以做出一个易懂的假设。

  “打个比方说,你现在愿意花100块钱去看了10年前你很喜欢的一个乐队的演唱会还是想花100块钱,未来十年后去看你现在很喜欢的这个乐队的演唱会?”顾长缨开始长篇大论,“假定现在只能两者择一,你身上就只有这100块。”

  没等她回答,她已经接了下去。

  “你当然会选择去到未来的十年后,去看现在自己很喜欢的一个乐队的演唱会了,因为你认为,未来的你和现在偏好的一致性,你高估了这种一致性,就像你站在相对于过去来说是未来的现在去看,你也以为过去的你和现在喜恶一致……”

  殊不知,人是会变的。

  没有人原地踏步,要么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前进——不管是自主地向前还是被动地向前,要么就是被淘汰。

  “喜欢一个人也是如此,我们现在觉得自己好像很喜欢他,离不开他,过度依赖,以及过度的相信未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