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2章:无聊的茶会_华娱之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西可以说多元化,可以包容,可以允许亚文化的存在。

  但是终归是有底线,有原则,有不可侵犯的东西,这个底线就是是非观,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因一个人是不是明星而改变这个本质。

  “听说又有一个作家要当导演了,姜导,是不是作家当导演很容易啊!”老徐刚从魔都回来,他嘴里说的是谁,大家都心里有数;

  “容易个屁!”

  姜闻的愤怒可以理解,他们那一辈把电影看得很神圣,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在自己的作品中肯定不会放下艺术的追求;

  但如今呢?

  利益至上,资本为王,为了梦想拍电影这种事情,近乎于绝迹了!

  导演”应该是电影行业壁垒最高的职位。因为这个职位不仅需要才华,更需要权威和经验。他是剧组中唯一的需要对电影整体质量负责的人。

  如果电影制作过程中,导演什么都不懂,什么主意都是别人帮着拿,没有指导过演员的表演,没有参与剧本的创作,没有给摄影灯光提供过意见,到最后,署名是署上了,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好导演的工作。只有一个“导演”的虚名。

  奥森威尔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没有人能被称作导演,直到他亲自剪辑。”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好莱坞那么多导演只有拿到“最终剪辑权”才算人生圆满。

  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有太多虚假的“导演”。

  这些导演,由于各种原因被推上了导演的职位,正如最高票所说,可能是由于有知名度,有资源,有影响力,有营销点,或者是有一个煤老板爹。

  但在体制相对健全的好莱坞,仅仅有以上这些因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院线导演的。曾经有过一个新闻,我国某乡镇的一把手为了财色,拍电影以潜规则女演员,还可以捞一大笔文化奖金。

  如果把这样的“导演”和真正的导演混为一谈,那是何等的悲哀!

  实际上,很多跨行做导演的并未能够完全掌握“导演”的专业技能,但他们背后有精良的团队配置,所以不用担心一些基础的技术性问题(如光、构图、摄影、镜头原则、剪辑原则等)的出现。

  但当然,最终成片效果也不一定会像许多好的科班导演那样,比较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思考。

  在电影,电视这个圈子里,导演的门槛实际上很低。很多非科班的人只要会用摄影机,就认为自己能拍东西。

  如果有钱又有人,那投资个几百万,找个专业团队,拍出一部院线电影也不是问题。但是形式都能搭建起来,但内容核心能不能拿捏好,这是要看水平的。

  所以,有钱和有人(关键是有钱)就可以做导演了,这是当下中国电影的现实之一。当然如果要赚钱,你自己还要有点影响力。

  姜闻呢?

  首先,才华横溢是毫无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