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四章 冲突_宋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话题,神色轻松不少,道:“据臣所知还没有,有些人有退意,朝廷对一些人的能力也不太满意,有些争执。”

  大宋严格意义上的‘大路’有二十三个,抛开开封城所在的京畿路,还有二十二,在赵煦以及政事堂,已经在合并了。

  若说对朝臣的了解,没有人比章惇、蔡卞等人更清楚了,赵煦也不及。

  “好,你去政事堂催一催,事多繁杂,当断则断。”赵煦看着沈琦说道。

  沈琦应声,道:“是。臣告退。”

  赵煦目送他离去,轻轻吐了口气。

  随着年关将近,改元在即,一系列事情要在年底前定案,着实的千头万绪,政事堂与六部等彻夜灯光,两班倒已经变成三班倒。

  赵煦静了一会儿,搬过身边一道厚厚的‘典籍’,上面有个三个楷体大字:大宋律。

  赵煦认真的看着,推敲着,另一只手拿着笔,记录着一些想法。

  大宋律,在赵煦看来,是大宋所有礼法,律法的母体与根本,因此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要慎之又慎,哪怕每个用字都要推敲再三。

  开篇序言第一句话就是:赵氏皇帝,绍膺骏命,承顺天命,大宋国主,领千乘疆域,负万民福祉。

  这句话,是出自蔡卞的手笔。

  赵煦认真的推敲着,总觉得有些不对,可想要修改,却又找不得合适的措辞。

  这是给天下人看的,要说的光明正大,顺意人心,可以假大空,却不能过于务实,更不能考虑的太长远。

  赵煦仔细审视了半晌,放过这句话,开始向后看。

  后面,就是阐述大宋国史,夸赞历代皇帝的丰功伟绩,也明确了一些责任,目标。

  赵煦专注的看着,随手记录着,很多东西,他需要与章惇、蔡卞等人再仔细商讨,尽可能完善,不留下大的漏洞。

  不知道过了多久,陈皮来到赵煦身旁,低声道:“官家,太妃娘娘有请。”

  赵煦一怔,抬头看去,只见天色已经黑了。

  他这才惊觉,腰酸背痛,坐直伸展了下身体,忽而笑着道:“是要跟朕抢权儿吗?”

  朱太妃对小权儿十分喜欢,经常留在庆寿殿,这一点,赵煦与孟皇后也没什么办法,有几次硬着头皮去‘抢’,迎来一顿训斥,两人记住教训,不轻易将小权儿带到庆寿殿。

  陈皮没有笑,低着头,道:“有几位王妃,王太妃之前入宫,先是见了皇后娘娘,而后又去太妃娘娘那坐了一个时辰。”

  赵煦脑子还有些僵化,活动着脖子,道:“什么事情?”

  陈皮道:“可能是关乎宗室法。”

  赵煦哦了一声,接过黄门送来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口。

  ‘绍圣新政’,是从律法,政体,礼法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几乎包含了所有,其中对于大宋宗室,也推出了‘宗室法’。

  宗室法,规定了宗室的待遇,在王府规制,继承,世袭,封爵,土地,俸禄,婚丧嫁娶用度等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尤其是赵煦吸取了明末宗室过于膨胀,拖垮国家财政的教训,将宗室用度压缩到了一个‘合理’范围,并且还采取了‘次世降爵’的政策。

  大宋的宗室其实并不膨胀,或者说,大宋宗室人口并不多,从英宗皇帝后代来看,三代男丁,现在活着的不足二十,其中,神宗皇帝的儿子六人,他的两个兄弟的儿子七人,总数不过十三人。

  这第三代唯有赵煦有一个儿子,还不足一岁,满打满算,十四人。

  四代,十四人,这比一般大户人家还不如。

  赵煦未雨绸缪的手段,自然与现实相冲突,再说,大宋富有,官吏尚且富的流油,更何况是宗室。

  赵煦突然要大幅度的砍他们的既得俸禄,田亩,还要限制他们王府规模,婚丧嫁娶从朝廷拿到的钱粮,更重要的是,还要降爵!

  这哪家受得了?

  /txt/120880/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书趣阁_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