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_大叛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人就有严格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婆罗门,也就是僧侣贵族。第二等级为刹帝利,是军事和传统贵族群体。第三等级是吠舍,其成员是商人和小地主阶级。至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用通俗的理解来说就是普通民众。

  除去这四大等级外,还有“贱民”,也被称为达利特,其地位和奴隶没什么区别,甚至还有不如。

  满清八旗制度原本就是在半奴隶半封建社会上建立的制度,这个制度在当初入主中原时曾今遭到汉人的强烈抵制,为了拉拢汉人和统治需要,满清自顺治时期到康熙年间,满清对八旗制度进行了部分修改,从而造成了后来满清统治中原的改良八旗制度。

  而现在,由于印度的政治特殊性反而更适用于满清最初八旗制度的实施,康德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果断采取了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办法,那就是在满清八旗制度下建立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制度的办法,在印度建立了印度八旗制度。

  相比种姓制度,印度八旗制度更加灵活,对于阿三们也更有诱惑力。尤其是印度八旗制度采取了同样旗人和其他平民的等级区别,并加上又有“抬旗”的晋升方式,这让许许多多吠舍和首陀罗阶级看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就连刹帝利阶级也不反对这种方式,因为康德为拉拢这些阶级适当地为投靠自己的刹帝利家族进行直接抬旗,抬入满洲八旗的仪式,这同样变相保留了他们在传统和世俗上的地位和权力。

  阿三的散懒的性格和骨子里的自以为是注定了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征服者,但却是一个极好的“被征服者”。在军事上取得大胜之后,康德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旁遮普区域,同时由尼泊尔进入印度的另一部清军也在这时候抵达了印度境内,两军一路在北,一路在东,同时向印度中部地区进军,兵峰直指莫卧儿帝国的核心区域。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