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朝堂风波(十二)_三国如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定能评到你的卷子。这要收买考官,所花费的成本是难以想象的,只能用“手眼通天”来形容了。

  有这能耐,完全可以去托世家的门路去领个从四品的佐官了,做些成绩朝廷认可了就可以晋升六品的主官了。虽要花些时间,但科举舞弊可是冒着杀头的风险啊!所以卓阳听到那两个行商议论才会哂笑一番罢了,可现在再回想一下,会不会当时就有人在散布谣言了,不然怎么会大考结果公布才一天时间就闹到了考生们要公车上书的地步?或许,最早的流言就是从哪批进京的行商里流传出来的。

  卓阳思考间就把自己的推测说与了众人听,孟获、祝融眼睛顿时一亮,如此不就有调查的方向了嘛。不然真逮着个考生就问他们哪里听所舞弊的事,一个个找过去鬼知道能查到什么?

  卓阳略带自信地说道。

  “我认识不少行商,可以找他们问问,或许还可以给你们缩小点范围。”

  马良倒是有些意外道。

  “咦,师兄,没想到你人脉这么广?”

  卓阳轻咳了几声,想到自己能发挥不少作用,一时有些得意过头了。

  所谓士农工商,古时候士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哪怕是寒门士子,别人知道你读书识字都会对你客气几分。农人对于农耕社会来说可才是正经的职业,就跟现代社会里找公司上班的观念是差不多的,工人更多的是指给世家老爷做长工、短工的人。商人在古人看来是贪图利益的低贱职业,与士族为国为民的理想境界相悖,士人一般是不愿打交道的。当然你若是能做到大商人的地步,例如江东的乔家,那在普通人眼里就不是商人,而是世家门阀了,虽说在士人眼里还是缺乏底蕴就是了。

  楚国重农重商,这些年商人地位提升许多,年轻人还好,不少世家子弟打理起了曾经只会丢给管事、家奴的铺子、产业和各种生意,成为了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卓阳摸了摸鼻子说道。

  “我身边没什么佣人,所以每次大考为了路上安全就会跟着一支行商进京。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不少行商,后来赴京时我用家里的闲钱去置办了点货物,跟着熟人的商队进京交货,还赚了不少补贴家用。”

  好家伙,这么认识的!

  马良一脸古怪地看着卓阳,不是今天听他说起,还不知道这位师兄都已经跑过几趟商了!他不由在心里想着,师兄若是不执着于做官,会不会做生意已经做出点名堂了?

  孟获、祝融却没那么多心思,云南那边可没有这套职业歧视,两人抓着卓阳开心道。

  “卓大哥还挺有本事的嘛,走走走!我们三个一起查案去,小马哥在驿馆里带着等我们消息吧!”

  说着孟获、祝融就拉着卓阳风风火火地出门去了,只留下马良有些呆滞地看着空荡荡的房间。他倒成碍事那个了?马良不禁哭笑不得。

  “拜托诸位了!”

  马良对着众人的背影施了一礼。

  卓阳果然没有吹嘘,他还真认识不少行商。去公会附近的驿馆、客栈找了不少商人,哪怕一些人卓阳不认识,可他认识那些行商也认识许多行商,经过三人数日查找,最终他们锁定了一个叫梁毅的行商。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