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三章 温故弘治十六年_明朝好女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的第一大案总算是彻底审结了。

  这纯粹就是葫芦官乱判葫芦案嘛,朝中的所谓的正直敢言之士,依旧不停地将折子呈上去,却都被张太后留中不发。

  张太后越是不表态,大臣们越是来劲,正酝酿这再闹出些声势来。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吸引了朝官们的注意力。

  原来,扬州推官代理长芦盐运转运使吴世奇在沧州生出事来。为了凑集赈济银子,这人竟然无故扣押盐商,软禁在衙门里,不给钱就不放人,活生生地从他们身上割下来三十多万两银子,解了朝廷燃眉之急。

  按说,吴大人也算是为朝廷立了一件大功劳。可这念头能够做盐商的,谁不是跟朝廷里的大姥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于是,吴大人的底子被大家起了个彻底。再听说这人是举人出身,竟然做到正七品的朝廷命官。又为了盐司转运使一职,将脸扯了不要,丑态毕现。

  这种小人竟然还有脸做官。

  于是,正人君子们的注意力就从盐司贪墨大案上转移到吴大人身上,开始上表弹劾这个小人。

  正闹得起劲,吴大人又干了一件漂亮事。他用盐司的官盐做担保,在沧州发行盐票,半年之内竟然将以前的亏空彻底补上,尽显高超的理财手段。

  问题是文官们觉得这人就是个桑弘羊,未来的奸臣坯子,这种人将来得了势还得了,弹劾之声更盛。

  张太后大约也是招架不住,免去吴世奇的代理转运使一职,调回京城通政司做经历。

  至于长芦盐司的转运使、同知和副使,叫朝廷廷议决定。

  为了这三个官位,大臣们掐成一团,这才放过吴大人一马,否则,吴老先生还不知道怎么下台。

  无论怎么看,吴世奇的名声算是坏到家了。

  千秋只后,搞不好会位例《佞臣传》之中。

  除了弘治驾崩新君登基和长芦盐司的乱局之外,这一年的大事中还包括皇帝的婚事。

  因为皇帝结婚一事有着浓重的政治意味,只要婚礼一举行,从法统上来说,正德就具备亲政的资格。

  这个时候,大臣们才愕然发现,自己对于正德皇帝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只知道天子在东宫时任性胡闹,但万岁爷秉性如何,是贤是愚,为政能力如何,也没人知道。将来亲政,也不知道对朝臣究竟是什么态度。

  这一年来虽然朝局有些乱,可都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现在回过头去一看,大家才吃惊地发现,无论是淮王谋逆之后的乱相,还是真定大水之后的国用糜烂,张太后都能够从容应对,将朝局维持得井井有条,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这一点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最关键的时候,张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对朝政并没有做出重大调整,依旧按照弘治朝的那一套萧规曹随,信任文官。

  如今,正德帝就要亲政,他若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