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一章 困局与转机(第二更)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慎前世虽然不是社会学者,但对明末的困局还是有一套自己的分析的。

  在他看来明亡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什么小冰河,天灾,后金,农民军都不是影响局势的关键。

  何况农民军为什么会形成席卷天下之势,还不是土地兼并到了不给普通农户活命的地步。

  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被逼到绝路后兴起的。

  中国百姓多是顺民,但凡还有一丝活路,就绝不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做那造反的事情。

  君父君父,君在前父在后。

  但如果这个君父抛弃了自己的子民,子民自然要自己想办法讨饭吃了。

  如果往深处挖,就会发现土地兼并和科举制度有着极大的联系。

  明代的读书人享有很多特权,考上了秀才便不必交税服役。

  而读书人一旦中举,更是成功迈入乡绅阶层。

  即使不能更进一步考中进士,凭借着举人身份,在家乡也能活的很滋润。

  无需举人老爷多言,十里八乡的族人、农户都会争相把田地寄挂在举人老爷名下,从而达到免税的好处。

  当然,秀才相公也同样可以免税。不过秀才较多,没有什么统治力,还是选择身份更为尊贵的举人更稳妥。

  故而族人农户多会选择举人投献土地。

  要知道,虽然是有保人做中间人的,且双方都是心领神会,农户只需要给举人交很少的租金。但这些土地毕竟名义上是举人老爷的。

  一旦举人老爷反悔(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或者举人老爷被加租,小农户是没有地方讲理的。

  去到官府状告举人老爷侵占土地?那地契田契上可清清楚楚的写着田亩已经过户!

  这本身就是一种潜规则,是处于灰色地带不受大明律保护的,要怪只能怪那些农户想赚小便宜,结果坑了自己。

  及至明末,百分之十的精英阶层手中握有百分之九十的田亩,土地兼并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举个例子,徐阶徐阁老是名满天下的宰辅之臣。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他的老家松江府,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在徐阶名下的。

  当然,以徐阶的身份,未必会真的做出赖账侵占土地这么吃相难看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代名臣的大污点。

  有些时候不是你要兼并土地,是族人乡里投献。他们宁可给这些士大夫吃粮也不给天子不给朝廷吃粮,直接导致大明是一个官富国穷的畸形结构。

  要想解决这个顽疾,单纯靠蛮力杀大户是不靠谱的。这样不但会激起反弹,还可能动摇国本。

  转移矛盾无疑是个极为巧妙的办法。

  只要能够不停的打胜仗,就可以遮下丑陋的东西。

  而一旦大明朝廷控制了西域,就可以学盛唐时,迁健儿入西域开垦土地。

  中原土地紧张,可西域土地并不紧张啊。

  只要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