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 洞若观火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了。

  稍顿了顿,谢慎继续道:“学生这次来拜访恩师,除了此事外,还有一事想要向恩师请教。”

  大明朝的业师除了传道授业,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解惑。

  这个惑的范围很大,并不局限于书本之上的内容,换句话说,便是学生有什么情感上的问题想要向业师请教,业师也是不能拒绝的。

  当然谢慎这次要向孔教谕请教的不是什么情感问题,而是大明官场的一些潜规则和他个人的一些纠结之处。

  “你但说无妨,为师若是能够解答一定不会藏掖。”

  “恩师觉得,本朝吏治如何?”

  孔教谕微微一愣,旋即笑声道:“你怎么会问这么个问题。当今天子仁德爱民,君臣同心,吏治自然很好。”

  “如果出了宵小,陛下会如何决断?”

  “自然是惩治宵小,以儆效尤。”

  “但若是这个宵小是位高权重之辈,或者是皇亲呢。”

  二人之间的对话很简短。直到此,谢慎都没有透露出一丝一毫与盐运使卢仲景案相关的细节。

  倒不是他不信任孔教谕,而是即便他把此事的细节说予孔教谕听,以孔教谕的性子也不会掺和。

  稍稍沉默后,孔教谕沉声道:“若是宵小是这两者之一,便需要有仁人君子站出来。”

  孔教谕的回答让谢慎很失望。

  他这么回答看似点明了方法,实则什么都没有说清楚。

  可是谢慎不甘心,他继续问道:“那么,恩师以为若是为了大道暂时与宵小合作妥协算不算有违君子之道呢。”

  孔教谕稍稍一顿道:“那要看这大道有没有价值,若是济世安民的大道自然不算违背君子处世之道。”

  孔教谕继续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许多人以为做到这三样就是君子,可为师认为做到这些不过是做到君子的表层。”

  谢慎追问道:“那依恩师之见,什么样才是真的君子?”

  “老夫昨日读《周易》读到这么一句,颇有感悟。”

  孔教谕深吸了一口气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那么唯独缺的这一条是否就是君子之道呢?”

  “这恩师,这是何解?”

  “这一条道便是转机之道,便是奋斗之道,便是以不可能变可能之道。孔圣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君子不是因为他们参悟了大道五十,而是他们坦荡处世,参悟了那唯一的一条变数。而小人则是处处计较,被物化得失牵绊,反而陷入困局。老夫这么说你可明白了?”

  谢慎听到这里方是恍然大悟。

  其实孔教谕从一开始便把答案告诉了他,只是他一直被心中执念羁绊,无法领悟。

  勿忘本心,不被俗物羁绊,则凡事必有变数!

  羁绊谢慎的自然就是科举功名。他之所以不想和王守仁一起去杭州便是怕这件事牵扯到太多的大人物,进而影响到功名。现在看来,反而是他落于俗套之中了。要想守得云开见月明,便要不惧艰险,为知己这死。唯有如此才是君子之道!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