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名声,若是能够向他讨教一二还是对谢慎有益处的。

  至于拜师还是算了吧,不是谢慎瞧不起王宿,是现在的局势太过微妙。

  在这种时候拜师王宿,简直就是给自己的科举之路增加难度。

  王宿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故而闭口不谈拜师一事,二人之间权当以文会友,做个忘年友罢了。

  “咳咳,叔父有什么要说的我们不妨回去再说,侄儿早就备好了酒菜等着为叔父接风洗尘呢。”

  “好,好啊!”

  王宿抚掌大笑:“我们便回去再聊。老夫被他们关了数日,早已腿脚发软,咱们便走回去,正好活动一番筋骨。”

  日影西斜,三人相伴出了运司衙门,阔步朝暂住的客店而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陆渊和东厂,锦衣卫密谈之后,总算松了一口气。

  原本毫不相让,至死方休的乔总旗也终于松口,同意与东厂各退一步,不再追究巡抚刘德的“罪行”。而东厂方面,则不再相逼,答应保全罪臣,前盐运使卢仲景一条性命。

  最终,双方一致推举原运司衙门判官崔沣为新任盐运使。

  这个结局对于陆渊来说绝对是最理想的。

  一来他不用写奏疏痛书刘德的“罪行”。二来他也不用夹在锦衣卫和东厂中间,两边受气。

  读书人最看中的是风骨。他与刘德私交甚好,甚至为家中小辈定下了婚约。若他因为畏惧锦衣卫而最终参奏刘德,会被江南士子认为是不义之举,脊梁骨都可能被人戳断。

  而且他思量再三,觉得投靠寿宁伯是一招险棋,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

  寿宁伯的身份太敏感,很容易遭到围攻,这种时候他冲到前面给寿宁伯摇旗呐喊不是给都察院的那些老匹夫指摘的机会吗。

  这步棋不见得大错,却会像一个泥沼一步步把他拖进深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自家侄儿讲,推举崔沣的提议是谢慎想出来的。这个小子真了不得啊,若不是他提出的这个法子,陆渊真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平日里这个谢慎不显山不漏水,想不到关键时刻竟然有这么大的用处。

  陆渊之前对谢慎也有好感,但也仅仅限于好感罢了。

  那日在翠湖陆渊与陈方垠共赏美景,谢慎在一旁作的几首佳作,让陆渊看到了他的才华。

  当时陆渊不过以为此子颇有才华,中举登科是迟早的事。

  而这几日,陆渊对谢慎的观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陆渊看来,谢慎不像是一个只有十三岁乳臭未干的生员,而像是一个历经宦海沉浮,老奸巨猾的阁臣。

  谢慎的心机城府,做事手段都是无可挑剔。最重要的是,他忖度人心的本事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这世上,最难测的便是人心。

  此子年纪轻轻,便善于忖度人心,到了官场上自然是顺风顺水,前途不可限量。

  陆渊竟然生出了惜才之意,此子并非池中之物。今日施恩与他,将来得到的回报必定不少。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