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九章 西方传教士_回到大明当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乱要到明年才会爆发,他还有一年时间去消除隐患,把流贼之乱扼杀在萌芽之中。

  最后他发现,就算大明对老百姓的盘剥达到历代汉家王朝之最,但心向大明的老百姓还是占据了大多数。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是这个时代人尽皆知的大道理。

  如今朱由检身为皇帝,无疑掌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资源,只要他不像历史上的崇祯那样作死,挽救大明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历史上崇祯自杀前喊出的“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让后世人对崇祯充满了同情,认为都是天启、魏忠贤、东林党太作,才令得崇祯无力回天。

  实则以崇祯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来看,他还真是不折不扣的“亡国之君”,自他登基以来,他几乎完美地避开了所有正确的抉择,与建奴的皇太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崇祯是个懒惰的昏君,也许大明还能再绵延几十年,可他非要做个明君,勤勉程度连朱元璋都望尘莫及,结果做多错多,生生把大明给带入了绝境。

  朱尤简想要挽救大明其实并不困难,他只要把历史上崇祯的施政举措反着来就行了。

  历史上崇祯做的每一项决策几乎都是错误的,那朱尤简只要反其道而行,基本就能把大明江山延续下去了。

  但朱由检心很大,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完成挽救大明这一个任务了,因为这个时代乃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世界已经走出了愚昧,开启了伟大的大航海时代,正在全世界不断跑马圈地。

  而这个时代,也正是西方世界后来居上,从此奠定西强东弱格局的大时代。

  来到这个时代,责任感爆棚的朱由检认为自己不但要为现在的明人负责,还要为后世的国人负责,决不能让大明在这个大变局中落后于西方,他要带领大明雄起。

  ……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连满清都能明白的道理,朱由检当然不介意效仿一二。

  吃完了午饭后,朱由检在燕京大学的大堂里会见了远道而来的西方传教士金尼阁、汤若望、邓玉函、龙华民、罗雅谷等人。

  金尼阁等人对皇帝的接见非常重视,他们越是深入了解大明这个东方国家,就越是明白皇帝在大明中的地位。

  他们知道,在东方世界,大明皇帝的地位几乎等同于西方上帝,是和神明一样强大的人,倘若他们想在大明传教,那么皇帝态度支持与否,就决定着他们的传教行动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批西方传教士以金尼阁为首,为了能在中国传教成功,金尼阁积极学习东方文化,还为自己取了个字,曰四表。

  这已经是金尼阁第二次来华传教了,此次来华他还带来大量外文书籍。

  这不仅因为他个人热爱书籍,遵循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之路,而是因为金尼阁在返回西欧前接受了在华传教会让其在欧洲广泛募集图书,从而在北京等地建立教会图书馆的任务。

  金尼阁这次前来,不只带来了这些西学人才,他还为中国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籍。据说,这些书都是精装本,无一重复,囊括欧洲古典名著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为了募集新书和仪器,金尼阁漫游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终于收集了精装图书7000余部。

  金尼阁估计所收书籍和仪器在离欧时价值1万金币。为此,金尼阁拟定了一个庞大的翻译计划,联络了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经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译出版这些书籍。

  当然了,虽然金尼阁等人虽然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庞大的文化财富,但他们不是白求恩,他们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将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纳入上帝的怀抱中,摆明了就是和朱由检争夺子民。

  但朱由检可是看过太祖红宝书的穿越者,面对糖衣炮弹,他选择吃掉糖衣,炮弹打回去。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