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甘泉宫宴饮十人_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静待下文。

  萧玄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当时朕已经登基八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正是推行新政的关键时候,诸事不顺,倍感无可用之人,于是就想请公孙仲谋留于庙堂之上,以先生之礼待之,可惜公孙先生以时机不到为由,婉拒了朕的邀请,并于次日出宫,后来偶有联系,也是书信往来,现在回想起来,那即是朕第一次与公孙先生相见,也是最后一次。”

  “碧游岛一战之后,噩讯传来,朕心甚悲,原以为刚刚有些起色的剑宗要就此沉寂下去,朕与公孙先生的约定也要不了了之,只是没想到竟能在两年之后就再见公孙先生的传人,想来是天意如此,说起来公孙先生之所以会有碧游岛之厄,朕也难逃干系,日后你回江都,替朕在公孙先生的冢前敬上一杯水酒。”

  徐北游这会儿心境已经逐渐平复下去,沉声道:“诺。”

  萧玄看了眼门外的日晷,“快到开宴的时辰了,随朕来吧。”

  徐北游赶忙起身,与张百岁一起跟在萧玄的身后。

  三人出了紫殿,往高光宫行去。

  此时的高光宫中,诸王已经齐聚一堂。

  齐王萧白、赵王萧奇、燕王萧隶、辽王牧棠之、梁武郡王萧去疾、灵武郡王萧摩诃。

  再加上韩瑄这位内阁次辅,不亚于将半个庙堂搬了过来。

  身上王袍颜色最是接近帝袍的萧白站在最靠前的位置,仿佛是此地的半个主人,负手而立,仰头望着那幅天下太平的中堂,怔然出神。

  众人都心知肚明,萧白的皇储身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是储君,那么这座高光宫,乃至于整座甘泉宫,早晚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至于那幅天下太平的中堂则是出自于先帝之手,算是先帝为数不多留存于世的墨宝。

  在齐王萧白的不远处就是赵王萧奇,这位没有封地而常年居于帝都的亲王站在齐王身边,垂目低眉,毕恭毕敬,不像是长辈,倒像是臣子。

  然后是燕王萧隶,这位与齐王素有间隙的藩王正在闭目养神,面沉似水。

  再然后便是面容英俊丝毫不输于萧白的唯一异姓王牧棠之,他在幼年时曾被当今陛下接入宫中亲自教养,与萧白一起长大,一起封王,算是半个萧氏之人,若不是没有适龄女子,他本该成为大齐的第三位帝婿。

  除了四位亲王,便是两位郡王。

  若是往前推个几十年,梁武郡王和灵武郡王的名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权势之大,不但无愧于宗室重臣之称,而且两人一文一武作为太后娘娘留下的托孤重臣,继韩瑄之后与首辅蓝玉呈分庭抗礼之势,帮助刚刚登基的萧玄稳固权位,劳苦功高。

  不过今不如往昔,灵武郡王萧摩诃还好,即使比不得其父萧疏,也是当今陛下的心腹肱骨,可梁武郡王一脉,自萧公鱼之后,连续两代人没有出仕,已经是日薄西山的惨淡景象,萧去疾站在萧摩诃身旁靠后的位置,实在是有些不起眼。

  除了六王之外,再有就是韩瑄了,论年龄,韩瑄可谓是众人中年纪最大的,论资历,早在大齐立国之前就已经追随先帝的韩瑄更是无人能比;论权位,内阁中枢,当朝次辅,左右庙堂局势,甚至比起诸王还犹有过之,所以即便他身无王爵,“仅仅”是个公爵,但以气势而论,丝毫不逊于诸王。

  此时的韩瑄却是望向门外,若有所思。

  殿内共是七人,当萧玄、张百岁、徐北游三人走入高光宫时,便是十人。

  走在最前头的萧玄环顾一周,抬手阻止了众人行礼的举动,微笑道:“今日是家宴,就不要讲究那些繁琐规矩了,各自入座吧。”

  徐北游下意识地转头望去,刚好韩瑄也看过来。

  父子两人视线交汇,然后不着痕迹地错开。

  那年那蝉那把剑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