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不想再闻马蹄声_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轻声道:“我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为我们做不来,但是有些人既然做了,那我们就不该对他们指手画脚。”

  为首的那名虬髯汉子嗯了一声。

  四人尽皆无语。

  过了片刻之后,气态儒雅的中年男子抬手搭凉棚,望向越来越近的老儒生,问道:“我们何时出手”

  身材高大的虬髯大汉平静道:“等他来到魏王宫门前的时候,虽说如今的儒门四分五裂,但毕竟还是三教之列,放在大楚年间,更是当之无愧的三教之首,尤其是其中的魁首人物,不可以常理揣度。当年大郑神宗皇帝命令天机阁诛杀张江陵,天机阁阁主和四位大匠造一起出手,当场战死两人,重伤三人,终于斩杀张江陵之后,天机阁阁主也伤重而亡,我不希望我们之中有人被留在魏国。”

  儒雅男子收回视线,点了点头。

  虬髯大汉眯起双眼,从城门到魏王宫的这段路途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看似空无一人,实则在两旁埋伏有众多铁骑,会用他们的性命去尽力消耗老儒生的气力。

  只求让他们多出一点点胜算。

  进了“正阳门”,便是进了魏国的“东都”城。

  从“正阳门”一路前行,便可直达魏王萧瑾所在的魏王宫。

  不过此时这条宽阔街道上却是没有一个行人,也没有拦路兵甲,空空荡荡,安静无比。

  孙世吾出现在这条大街上,不快不慢地行走,仍是手托书简。

  他左右打量着道路两旁与中原风格略有差异的各色建筑,看着两旁的花草树木,看着檐角下挂着的风铃,不像是要去血溅五步的刺客,倒像是个第一次进城的乡下老儒。

  其实这个比喻也没错,他是第一次进城,也是一个老儒。

  老人活了很多年,读了很多书,也做过很多事,但在事实上,却没有走过太多路,前半辈子在帝都,做官,后半辈子在神都,讲学,甚至连一个锦绣江南都没能走完,更遑论这一海之隔的魏国了。

  所以他也很好奇。

  原来魏国最大的城是这个样子的,与书上的描写相互印证之后,颇感受益良多。

  就在此时,老人的脑海中没来由跳出个有些想当然的念头。

  如果魏王不曾生出那个大逆不道的念头,愿意无怨无悔地做一代贤王,那他就根本不会被封藩魏国,而是留在帝都的庙堂,有他辅佐当年陛下推行新政,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阻力,更不会有那么多的纰漏不足之处,那该是一个怎样的太平盛世那该有多好

  可惜啊

  孙世吾轻轻叹息一声,忽然停下脚步。

  他脚下的地面开始轻轻颤抖,脚边的一颗小石子先是轻轻抖动,然后竟是跳了起来。

  老人微微偏头,侧耳倾听,过了片刻之后,脸上才露出了然之色。

  到了他这个境界,虽然不能如青尘大真人那般占验天机,但是自有秋风未动蝉先觉的神异,心意微动便知吉凶,城中埋伏的那些骑兵当然瞒不过他。

  他只是有些不确定耳中所听到的声音,听了好久之后才能确定。

  的确是马蹄声。

  这么多年不曾听马蹄声,都快想不起马蹄声到底是怎样的声音。

  老人宁可这辈子都不在中原听闻马蹄声。

  下一刻,一支人马俱是披甲的重骑兵出现在老人的视线中,密密麻麻,看不尽头,一起朝着老儒生开始集体提枪冲锋。

  沉重的马蹄踩踏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如滚滚雷霆。

  其势,若滚滚洪流。

  孙世吾举起手中竹简,赤红色的浩然之气在他身前结成一面铜墙铁壁。

  无数重骑悍不畏死地撞在那面墙壁之上,响起数不清的碎裂之声,然后尽皆死绝。

  赤红色的光芒如同日出东海。

  一轮红日,冉冉而起。

  那年那蝉那把剑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