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4章 Lu-Bewley模型_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日里他只能仰望的大佬的关注!

  比如克鲁格曼……

  他在课上就对这位经济学家的理论大有推崇,尤其是关于国际贸易这块堪称是颠覆时代性的,却没想到有一天这位大佬居然会在《Science》的highlights部分点评自己的论文……

  是的,这篇论文中的Lu-Bewley模型,被著名的“科学”给highlights了。而且也正是这篇highlights,首次用到了Lu-Bewley模型这个名字,以至于现在整个经济学界已经约定俗成地默认这个模型就叫这个名字了。

  这让他激动之余,也甚是恼火。

  光是看这个数学模型的命名,根本看不出来这个研究成果其实有他的一部分的!

  面对像个被激怒的兔子一样暴跳如雷的福斯特,BBC的记者试图安抚了下他的情绪,但没有任何作用,只得无奈地继续了采访。

  “……可是福斯特先生,根据某位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在接受采访时的发言,这篇论文的精华部分主要是在数学模型上,而这一部分是由陆舟教授独立完成的……请问您对这个模型的完成做出过哪些具体的贡献?”

  这句话一出来,倒是把福斯特教授给问住了。

  “这个……有时候贡献不一定非得反应在论文中的字里行间,”面对BBC记者的提问,福斯特教授表情尴尬地解释道,“你知道的,在科研工作中,尤其是理论领域的科研工作,对资料的收集和解读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关键的是,能够给研究课题引入一位强大的合作者,也是体现一名科研工作者能力的一部分!”

  这句话确实没错。

  社交能力也是科研能力的一部分。

  在学术界甚至存在一种本身科研能力不强,但却因为人脉广的原因依旧能产生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

  毕竟大多数学者都是比较宅的,如果有人能将两个平时没有交集的学者拉在同一个项目组里,甚至只是给两位大佬提供一个一起喝下午茶的机会,说不准都能摩擦出灿烂的火花。

  比如研究数论的蒙哥马利与研究物理的戴森,在普林斯顿的“交际高手”乔瓦拉为他们牵线搭桥之前,他们彼此之间根本毫无交集。

  然而……

  在听完了福斯特教授的辩解之后,BBC的记者脸上却是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可是据我们了解,陆教授之所以会参与这个研究,主要是因为她的妹妹陆小彤女士在从事相关的研究课题。”

  像是被烧火棍戳到了屁.股一样,福斯特教授暴躁地说道:“够了!我才是她的导师!如果不是我将她带进了门里,她能获得现在的成就吗?你去外面随便问问,到底是谁的贡献更大!”

  办公室内依旧在喋喋不休着。

  即便是关着门,合着窗帘,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