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四十三章 索然无味_北宋大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的校长)、司业(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有两名)。三位「校长」分别给状元、榜眼、探花进酒并簪金花,其余进士由「校长」的属官进酒并簪红花。

  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记载:「新进士释褐于国子监,祭酒、司业皆坐彝伦堂,行拜谒簪花礼。」这一「簪花」仪式,与我们的「拨穗」颇为相似。

  师者终其一生,只为「传道受业解惑」,故无论是「谢恩」「过堂」,还是「朝谢」「簪花」,都体现着中国人尊师重道的优良美德。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如此「大喜」,怎能少得了觥筹交错、对酒当歌的「散伙饭」呢?自唐代以来,科举分设文武两科,故而「散伙饭」也分为文武两类。

  文科设有「鹿鸣宴」「琼林宴」等。鹿一直来被视为仙兽,意象为难得之才。鹿鸣宴始于唐代,用来表示皇恩浩荡和对人才的器重。宴席中会演奏诗经《鹿鸣》曲并朗读《鹿鸣》词以活跃气氛。宋代范成大曾用「岷峨钟秀蜀多珍,坐上儒先更逸群」来描写

  鹿鸣宴的热闹景象。

  「琼林宴」始于宋代,宋太祖规定,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宴席设在汴京城西的皇家花园「琼林苑」,俗称「琼林宴」,也称「闻喜宴」「恩荣宴」等。黄梅戏《女驸马》中「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中提到的「琼林宴」便是这个。

  武科设有「鹰扬宴」「会武宴」等。鹰扬宴是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所谓鹰扬,是取「武如鹰之飞扬」之意,取自《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会武宴」是武科殿试放榜后,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的欢庆宴会。宴会赏武状元盔甲、腰刀等,另外诸武进士赏银。与鹰扬宴相比,会武宴的排场更浩大,可谓群英聚会。

  除了官方操办的「散伙饭」,「毕业生」们自己也会筹办宴会,尤以唐代的「曲江宴」为胜。曲江宴更贴近现代的散伙饭,吃完这顿,学子们就各奔东西了。故曲江宴也称「离会」,晚唐诗人杜荀鹤曾在曲江宴后感慨:「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

  唐代不仅出现了「毕业旅行」,还出现了专门筹办相关旅行业务的民间「旅行社」——「进士团」:一群长安的自由职业者,为毕业生们安排「毕业」之后的种种活动,收取一定费用。

  《唐摭言》中记载:「所以长安游手之民,自相鸠集,目之为「进士团」……人数颇众。其有何士参者为之酋帅,尤善主张筵席……由是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

  会试在乡试次年春季举行,俗称「春闱」。考中的学子参加殿试,殿试仅由皇帝重新排名次,不落榜。故会试后,「成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