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6章 铬印_寒门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他的态度还是很冷淡。后来经严世藩打听,这才知道并不是严阁老讨厌于他,而是觉得他远没有林晧然办事妥当。

  但让他极为费解,他有哪一点不及林晧然了,哪件事不是按着他的吩咐去做的?绝对比那个时而回修检厅晃悠的林若愚要勤快十倍。

  曹大章带着失落的心情走出内阁值房,但没有像往常般回到属官厅,而是选择离开了西苑。他打算偷一回懒,便直接返回坐落在西长安街上的翰林院。

  翰林院的一切如旧,在经过李春芳被调任所引发的人事大风波后,人事便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人员变动。

  走进了修检厅,他的位置已经排到第二位,仅在邓长生之后。

  至于先前位居首位的徐远平,他在跟林晧然争夺翰林侍讲失败后,主动选择了外放。跟着林晧然有所不同的是,徐远平恐怕再难返回京城。

  走到公座前,曹大章却发现陶大临和徐渭正在争执着,双方各执一词。当看到那边堆积的一份份文章时,便知道矛盾出在应试举人的文章挑选上。

  却不知道是谁的天才想法,竟然要在应试举人中挑选文章刊登在《谈古论今》上。

  这个消息传出后,那帮举人当真是趋之若鹜,纷纷通过他们这些借此修检厅的翰林送来了精妙文章,以供诸大绶等核心人员挑选。

  先前这些举人想要扬名,那就要参加各类的文会,相互进行吹捧,但包含的水份很大。只是如今,文章只要能刊登在《谈古论今》,第二天必然是门庭若市。

  通过他们这帮翰林的慧眼,所选之人水平就算不是顶尖,亦是上上之选,以致《谈古论今》成为最令士子信服的评选机构。

  正是如此,无数的有识之士都纷纷前来投下文章,以期能够一举扬名,亦或证明自己的才华。

  “这篇文章文采无可挑剔,且直指大明之弊,哪里不能刊登了?”

  “这文章好是好,但锋芒太盛了,对军屯的抨击太过于尖锐,且……”

  “徐文长,对这个问题就应该尖锐,军屯问题还要遮掩到什么时候?”

  ……

  曹大章看着争执的二人,而陶大临显得盛气凌人,徐渭则是处于下风。

  徐渭是以探花郎进入修检厅,身份不过是正七品修编。若是在以前排资历的时期,他根本没有跟陶大临叫板的资格,更不可能成为修检厅三巨头之一。

  只是徐渭如今却拥有雄厚的资本。一来,他跟林晧然交好,亦是《谈古论今》的元老之一;二来,他是吴山的学生,而吴山又是翰林掌院学士。

  但看到徐渭如此吃瘪,曹大章饶有兴致都看着,很希望他们这个小团体决裂。

  徐渭没有选择退让,正色地望着陶大临道:“请陶兄容我把话说完!我记得若愚兄说过,我们《谈古论今》的宗旨是求实!这文章怦击军屯侵占没问题,但引用这种揣测的数据,我就绝对不能够答应。这跟我的个人喜好无关,实则我对这文章亦是爱不释手,但这文章已经有违我们创刊的宗旨,这点我必定反对。”

  “这数据确实无凭无证,我们确实不能采用!”

  “军屯侵占再厉害,但非亲眼所眼,不能当真啊!”

  “全国的军卫所那么多,情况肯定是有所区别的!”

  ……

  先前还支持着陶大临的人,在徐渭搬出林晧然后,都纷纷改旗易帜,反而支持起徐渭来了。

  哪怕是陶大临本人,在经过一番沉思后,亦是对着徐渭行礼,对此事进行道歉。

  曹大章看到这一幕,心里却是暗叹一声。

  虽然林晧然已经离开了修检厅,且成为被外放的“失败翰林”,但他在修检厅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可撼动的老大地位。

  不得不承认,林晧然的人是离开了,但跟着以往外放的翰林有所不同,这里深深地留着他的铬印,有着他所书写下的传说。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