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_一条狗的修仙见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吧。最多不过是当一乐子,笑过了就完事。

  但,当地人都知道,红雾的事可是真的。

  人口失踪也是真事,赖都赖不掉。

  五千人的地毯式搜索,别说人了,连点痕迹都找不着,仿佛就是凭空消失一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这种根本没法用科学解释的事情,怎么向社会交代?

  怪力乱神么?那可是性质错误,比不解释后果更严重!

  但,真敢不解释么?在这个键盘即是正义的社会,从南天门到奈何桥,不用等公交,瞬间就给你送到。

  难题,天大的难题!

  正当作者敲下这行字,自己也没想到解决办法而一筹莫展的时刻,要不怎么说南方人聪明呢!

  记者来,你当地不能没理由的拦着吧?

  当地基层干部,组织了一帮群众,在两境山上各个地方前后挖上了数十个池子,然后都给续上了水,顺手的还在这些池子旁竖了几块牌牌,上书:

  皖南野生鳄鱼繁殖基地!

  有人会问,这招会管用?野生鳄鱼繁殖基地,这野生鳄鱼上哪去找去?!

  管不管用,咱后文接着唠。但这野生鳄鱼繁殖基地为什么需要鳄鱼?老婆饼里也没老婆啊,连做的人都不一定是你老婆啊!Tooyoungtoosimple!

  书归正传。做了这些之后,当地政府热情接待了来访的各路人员,并且暗地里悄悄暗示,这野生鳄鱼基地是假的,咱这山上有兵,有炮,是个有大秘密的地方,你要进咱是不能拦着,但出了事咱可就管不着了。

  这种暗示,近乎已经直白的说,这里就是秘密军事基地,你拍我们不拦着,但泄露了啥,到时候可得自己兜着。

  记者、电台是吓大的么?

  你别说,有时候还真是。

  毕竟咱前面也说了,这是皖南名不见经传的小山,能关注到这里新闻的,可想而知对方会是什么格调。真要是那些见惯大风大浪,背景深不可测的大佬电台,指不定节目最后会告诉你,失踪的人都从小路回家了。

  果然,这招还真有效,一些原本奔着红雾来的“解密专家”们,被兜着带去拍几张十万年才能衍生出的钟乳石笋,五千年文化荟萃诞生的巨型砚石等等,原本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转移了。

  再加上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交易。“专家”们奔着流量来,带着流量走,顺手的还促进了一个文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皖南小城的经济发展。

  要不怎么说有时候就得看机缘呢。

  改革的春风被珠三角截胡了;在起一轮吧,魔都自贸自摸了;本来琢磨着蹭张长三角的船票,结果大轮启航了。

  原想着一穷二白得做点什么,结果经济就这么离奇的盘活了。

  小城的经济发展了,各种就业机会也就多了。

  两境山附近原本都是一些贫穷的居民,以往科技不发达,经济落后,居民靠山吃山,一家家就指望着从山里带出些啥。

  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多,这些居民多了一些创收的选择。毕竟,也不是谁天生就想拿命进山,赌能遇上三瓜两枣的。

  慢慢的,进城打工的,成了先富。先富带动落户,后富基本都是拆迁户。

  两境山的居民,搬的搬,拆的拆,十几年的时间几乎就没剩下几户。

  随着两境山附近的村落凋零。当地政府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红雾的麻烦,便以已扩大野生鳄鱼繁殖规模的名义,彻底回收了居民的田地,一发糖衣炮弹下,两境山自此与他们渐行渐远。

  也正是如此,两境山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终于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彻底被封山了。

  于是,随着两境山的故事落幕,我们的故事至此终于开始了......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