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一章 抵达宋城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中人之姿,考个十来年,总归是能考上的。

  可那些妄图一步登天的学子,大多不屑于考这些科目,他们的眼中只有高贵的进士科。

  茶水入口清香柔滑,李延庆称赞道:“你这泡茶水准倒也还行,跟谁学的?”

  “是我在州学的教授教我的。”

  听张谦和提及州学教授,李延庆想起自己曾经下的命令,便问道:“说起州学的教授,你有和他谈妥退学一事吗?”

  张谦和轻声回道:“这是郎君吩咐的事情,我岂敢忘记,那日出了节度使府后,我便带了厚礼去教授家中,与他谈妥了此事。”

  “那便好。”

  李延庆双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手心的寒意逐渐散去。

  开封国子监的祭酒,尹拙并未接受李重进的邀约,直接明了地拒绝李家参与九经的销售之事。

  即便是同乡李谷做中间人,即便李重进愿意给出宋州推官的位置,尹拙也丝毫不给情面。

  李延庆昨夜刚收到消息时,先是感受到了一丝挫败,随即也就释然了。

  尹拙确实无需给李重进面子。

  作为当朝知名的儒者,国子监的祭酒,三十五年前中进士,历仕五朝的元老,尹拙在此时的文坛中声誉极高。

  朝廷每年祭天所用的祭文、出征所用的檄文皆出自尹拙之手,还是前朝实录的修史官,说他是当今的文坛领袖也不为过,何必给一个靠关系上位的暴发户面子呢?

  即便父亲李重进确实长于战阵,战功赫赫,可若他并非郭威的外甥,是绝无可能坐到如此高位的。

  不过正好自己马上就要去开封国子监就读,这位尹拙就让我李延庆去会会好了,看看这国子监的水究竟有多深。

  将顶住窗户的木棍取下,关上窗户,李延庆问道:“与你相熟的同学,你觉得有能为我所用的吗?”

  张谦和闻言仔细想了想,与自己相熟的同学,无非是五个宋州书吏家的儿子,还有三个本地富户家的儿子,他们之中并没有什么人能称得上堪用。

  摇了摇头,张谦和肯定地答道:“没有。”

  于是,又过了一周,李重进带领着开封李府的大队人马,在路上慢悠悠地走了三天后,终于在上午辰时抵达了宋城。

  在宋城的官员、胥吏、富户,闻讯而来的僧人、百姓,共计两千多人的夹道迎接下,李重进骑着棕色的骏马,在一百五十名精干护卫的簇拥下,声势浩大地进了宋城。

  跟在李重进后头的,还有五十多辆双驾大车,载着家眷侍女,贵重衣物,以及金银财货等。

  李重进的大儿子,李延顺因为差事留在了开封城中,并未随行。

  李延庆和吴观指挥府中护卫和仆役忙碌了一整天,一直到黄昏初定,李重进带来的这批人马才算初步在节度使府中安定下来。

  第一次见到了这一世的父亲、母亲,一个哥哥,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李延庆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

  家人的性格、外貌、习惯,早就深深刻在了李延庆的记忆中。

  父亲李重进豪爽大方,继母翟氏矜持有礼,两个弟弟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喊起哥哥来也是亲切自然。

  李延庆很快就与他们相处融洽。

  除了面色阴沉的二哥李延福。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