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一个想法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岁考上明经都太老了。”

  吴观继续说道:“明经明法虽然容易,死记硬背罢了。但考上之后,仕途难以通达,做到县令就差不多到顶了。进士科则不然,如今的三位宰相皆是进士科出身,足以看出进士科的高贵了。”

  “那我父亲的意思是要我去考明经或者明法科吗?明知这两科远不如进士科?”李延庆觉得有些奇怪。

  “你啊,则又有不同了。等明年初,靠着你父亲的荫补,直接就是从八品的供奉官了。”

  吴观望着李延庆,眼中透露出一丝羡慕,接着又说道:

  “但是如今朝廷恩荫虽广,其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压制武将,供奉官为武官,只要朝廷不给你们实职差遣,无法立功,就难以升官,等到你儿子那一辈,就再也得不到荫补的资格了。”

  “所以父亲是希望我通过科举,然后转入文官途径吗?”

  这制度其实非常精妙,北宋就是依靠这种制度,逐步削弱武将的影响力的吧,只要当不了官,武将家族自然就衰落了,李延庆有所感悟。

  “是啊,只要考上科举,哪怕是明法或者明经,朝廷就一定会给你实职差遣了,只有获得实职差遣,才有立功升官的机会,做到七品的文官,就拥有荫补后代的资格了。”

  吴观道出了李重进计划的关键之处。

  所以李重进才找来吴观做老师,且不许自己练武,就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科举,转为文官,延续家门,特别是在两个哥哥靠不住的情况下。

  李延庆想到此,反而有点替李重进难过,不晓得原本历史上的李重进五年之后会是多么的绝望。

  因身为皇亲国戚而崛起,也因身为皇亲国戚而家破人亡,历史车轮下,一切计划都成了空。

  “老师,我明白了。”李延庆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机会,既然李重进对自己如此看重,就要充分把握。

  吴观欣慰地笑了笑:

  “你明白就好,如此你父亲的苦心才不会白费。这几年老师该教的知识也差不多了,等明年你就去开封的国子监就读,到时你再选择明法或者明经就行了。”

  确实,这段时间,李延庆翻遍了书架上的书籍,发现几部儒家经典自己都已了然于胸了。

  弄明白了父亲李重进的期望,李延庆拜别吴观,到自己院门口时,看到了低头倚在树干上的张正。

  “张叔,什么事啊?”李延庆招呼张正。

  张正抬起头见是李延庆,咧开嘴笑道:“三郎啊,有几个夯货在府外鬼鬼祟祟,打听上午那事情呢,要不要抓起来?”

  八成是陶文举的人,李延庆闻言轻轻笑了笑:“算了,随他们去吧。”既然翟守珣带着信来了,这事就定了,陶文举也待不了几天了。

  “好吧,其实人手都准备好了,只要三郎一声令下,就能拿下他们。”张正挠了挠头,略显遗憾地说道。

  张叔立功心切啊,可那毕竟是陶文举的人,贸然行动并没好处。

  陶文举恐怕也是知道他在宋州待不了几天了,想弄明白刘从义的事情吧,不过他是没机会了。

  李延庆边想边推开院门,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一个想法。

  转过头,看见张正还未走远:“张叔,回来下,我有事想和你商量。”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