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开封四厢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了。”吴观作为掌书记,自然知道殿前军犯下的罪行,说起他们,语气沉重了不少。

  “应该补偿那些受到殿前军劫掠的家庭。”李延庆提议道。

  “三郎的提议不错,这事能安抚宋州的民心,明日我就遣人去统计。”吴观点头同意。

  愤懑归愤懑,但以李延庆现在一介白丁的身份,并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陶文举虽然有足够的地位,制止殿前军们为非作歹,但为了获得殿前军的支持,陶文举默许了这一切的发生。

  补偿那些受损的家庭,这是李延庆目前唯一能够做到的了。

  那四个人只是一个开始,李延庆在心中默念。

  李延庆和吴观两人,不久之后去送了翟守珣一行人出城。

  翟守珣带上了,吴观对于宋州各方面情况的记述,以及李延庆写给开封亲人的数封书信,踏上了返回开封的路程。

  李延庆看着翟守珣一行人远去的背影,想着自己应该和父亲李重进好好谈谈了。

  从翟守珣和吴观都同意自己招揽武德司来看,这位父亲想来会和自己有不少共同语言,自己需要尽快和父亲达成共识,这样以后行事也会方便不少。

  翟守珣带着四个护卫,每人都是三匹好马,轮流换乘,只需一天左右即可到达开封。

  五人沿着官道,一路疾驰,于第二天正午抵达了开封,从开封东南角的宋门入城,直往西北角的右一厢而去。

  此时的开封城,以位于城北正中的皇宫,以及从皇宫延伸出来的南北向御街为界,分为四个厢。

  开封城西边的右一厢和右二厢,多是高门大户,以及各级官府、仓库等。

  城东边的左一厢和左二厢,则驻扎着开封的十余万禁军,及其家属聚居的区域。

  至于平民百姓,大都把家安在开封城外,城中的房屋每月都要缴纳高额的房屋税,不是一般百姓住得起的。

  陶文举没发迹前,就租住在开封城外,赵匡胤的父亲还是小兵的时候,赵家也住在开封城外。

  当然,城中也生活着大量从事低端服务业的平民,他们因工作原因,不得不居住在城中,城中自然也有匹配他们的房产。

  自入城后,翟守珣尽量挑大道走,因为在左二厢,不能开店铺的小巷中,挤满了低矮的木棚。

  小巷中的木棚,大多是房东为了赚钱,建的违章建筑,专门用来出租给收入低微的城中平民,木棚低矮而拥挤,破旧而潮湿,又缺少卫生设施。

  这些小巷的地面,几乎都铺满着黑黄色、飘着油污的淤泥,由人畜排泄物、剩饭菜等混合而成。

  翟守珣初至开封时,曾经进到过这种小巷里边,那天还下着细雨,没走几步就溅得他一身乌黑。

  进了城后,翟守珣降低了速度,胯下马匹由奔驰改为慢走,甚至都难以走动。

  道路两旁房屋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东南角的左二厢,是开封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地区,大相国寺就位于该厢。

  等到过了御街,进到西南角的右二厢,此处多为官衙、仓库所在,翟守珣渐渐加快了速度。

  等转道向北,进入西北角的右一厢后,街上已是行人寥寥,两旁皆是高墙深院,翟守珣恢复到了入城前的速度,一小会就到达了李府。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