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五章 “稳如泰山”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郭荣已下定决心撤兵。

  但要想撤兵,朝堂里还得走几道流程。

  为了朝堂和皇家的脸面,身为皇帝的郭荣,并不能直接下发撤兵诏令。

  得先由前线的高级武将向朝廷请求撤兵,朝堂内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再由郭荣“免为其难”地下发撤兵诏令。

  这一趟流程一走就是半个月。

  在六月末至七月初的这段时间里,周军在淮南接连又吃了两个败仗。

  先是淮西不设防的黄州落入南唐之手,周朝在淮西的四个州,只留下了光溜溜的一个光州。

  光州由于是在淮河南岸,紧靠周境,南唐主将朱元并未选择攻取。

  将新攻取的三州交由南唐后续地方部队驻守后,朱元领两万南唐禁军开始朝寿州城靠拢。

  如今,朱元部就驻扎在寿州城以南两百里的六安县,摆出一副要支援寿州守军的态势。

  六安县往东一百里,就是交通要道庐州城。

  朱元随时有切断淮东周军退路的可能。

  而在淮东地区,南唐也久违地来了一次主动出击。

  濠州南端的定远县,自二月以来,就一直由周朝徐州节度使武行德占据。

  定远县与庐州城,是滁州连同寿州的唯二两条通道。

  七月上旬,南唐濠州守将郭廷谓眼见朱元在淮西节节取胜,也有些按捺不住,瞄上了定远县的武行德。

  武行德麾下就几千地方杂牌州军,在定远县为所欲为几个月,军纪早已涣散不堪,自是一触即溃。

  如今,两条通道之一的定远县已落入南唐之手,唯一剩下的通道庐州也是岌岌可危。

  南唐已经隐隐完成了对淮南三万多周军的包围网,只余下庐州一个出口。

  撤兵绝非易事。

  从古至今,撤兵时遭遇敌军趁势追杀,从撤退演变至溃败的惨剧屡见不鲜。

  南唐在瓜步渡口部署近五万大军,就夹在周朝重兵驻防的六合县与扬州之间。

  若是周军撤退,唐军随时可以尾随追击。

  周朝在淮东有三万多大军,要想全军安然无恙撤回寿州大营,几乎是不可能的。

  七月中旬的头一天,郭荣的撤兵诏令终于送抵寿州大营。

  李重进站在淮南地图前,草草瞄了一眼诏令,冷笑一声:“呵,为了那点脸皮,拖到这时候才发来诏令。”

  吴观面色严峻,在旁附和道:“如今淮东三万多大军危如累卵,要想全身而退,绝非易事。”

  “淮东与寿州大营全靠庐州连接。”李重进将诏令随手丢到一旁桌上,双眼盯着地图:“依你之见,是派兵重夺定远县,还是将这些兵马派去庐州,协防朱元部?”

  吴观看着地图略作思忖,缓缓回道:“下官以为,还是支援庐州更为稳妥。”

  “那便依你之计,派一万兵马支援庐州。”李重进走回案后,重重靠坐在椅上:“至少要确保退路的安稳。”

  虽是向吴观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