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六章 初见火药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泗州的城防与濠州并无二致。

  铁蒺藜、鹿角木、联排拒马、极深的护城河,当然还有护城河后令李重进深恶痛绝的羊马墙。

  在泗州城防的建设上,范再遇自忖并未偷工减料,该修的都修了。

  可城防是死的,人是活的。

  城防不会害怕周军,人却会害怕周军。

  范再遇恼火的是,该派谁镇守羊马墙?

  钟镐两日前的那一败,不但葬送了五千精锐士兵,还令泗州折损了半数军官,更严重打击了泗州守军的士气。

  镇守羊马墙九死一生,就凭城内这低落的士气,范再遇很难找到可靠的人选。

  那,干脆就让钟镐戴罪立功好了,他虽因畏惧北贼而临阵逃脱,但若是能将他的胆怯激发为勇气,或许可堪一用。

  范再遇完全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能不能顶用完全听天由命。

  一阵凉风吹过城墙,范再遇沧桑的面庞平添了几分萧瑟。

  投降的事,范再遇有考虑过。

  毕竟泗州孤立无援,哪怕守城再努力也免不了被破城的结局。

  可范再遇对周朝实在没什么好感,他想拼一把。

  至于失败之后该怎么办?那就等失败之后再说吧。

  范再遇在城墙上独自凌乱的时候,李延庆正在军中匠户的火器制作现场进行考察。

  唐代道教繁荣,火药易燃易爆的特性随着炼丹术的推广被发现。

  随着唐末乱世的开启,面对愈来愈难攻克的坚城,以及士兵们愈来愈难以击穿的甲胄,一些军事家开始在战场上利用火药的这一特性。

  根据李延庆的了解,早在十几年前的后晋朝,开封都作院内就有了专门制作火药的火药作。

  都作院是设立于开封,专门生产军需装备的官营手工作坊。

  都作院拥有六千多名工匠,分为南北两个作坊,南北作坊下面又细分了几十个“作”,其中就有负责生产火药的火药作。

  周军此番南下所携带的各类攻城器械,自然都是由都作院提供。

  为了维护炮车、弩车等金贵且脆弱的攻城器械,都作院还派了数百名工匠随军南下,其中也包括制作火器的工匠。

  由于火药易受潮的特性,以及易爆炸的危险性,加之制作工艺仍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火器难以长途运输,通常会在现场制作。

  李延庆站在一个草草搭建的木台上,观摩着台下工匠制作名为“火药箭”的火器。

  所谓火药箭,就是在箭矢的前端绑上一个装有火药的小球。

  小球的外皮用桦树皮制成,球内一般装有二两到五两的火药。

  发射前,士兵会点燃树皮外壳并迅速发射火药箭,箭矢射中目标后,火会烧穿外壳并引燃小球内的火药,进而引发爆炸以及燃烧。

  不过此时的火药配方比较原始,爆炸威力也非常低,主要还是靠火药散开后的附着燃烧来杀伤敌军或是引燃目标建筑。

  前些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