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章 衣锦还乡(二更)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举人,你连‘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家里的事,也是十分平静。

  爷爷和大伯回了老家一趟,住持了重修祠堂,并将自己的‘秀才匾额’做好和秀才老爹的那面一并挂在宗族祠堂上,至于洪山村第一座,估计也是侯官县的第一座‘秀才牌坊’也在酝酿之中。

  宗族祠堂重修好的一日,林延潮也是回了老家了一趟。

  对于乡土,宗族顾念很重的古人而言,重修宗族祠堂绝对是一件大事。

  这丝毫不比现代人。对爷爷,大伯而言,还是以乡土自豪,而从来没有因把家搬到市井里。就以城里人自居起来。

  这一天,家里雇了一艘乌蓬船,一家老小都穿戴整齐登了船,一齐返回家里,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水程很快,不久乌蓬船即划到了家乡堤坝外的渔船码头上。

  这里停泊的都是疍民的连家船。

  但这一天船还没到岸。连家船都搬走了,就见的码头上,村里的父老乡亲们,都是聚了一片在码头上。

  大伯顿时昂首挺胸站在船头,对林延潮道:“他们都是来看你的,本村第二个秀才呢。”

  众乡亲林延潮平日都是熟识的,在村里也没少打招呼,但今日一见众人都是拘谨起来。

  林延潮心想一来是自己年纪大,乡亲不好如过去见了面,就摸着脑袋一阵乱转,二来就是自己秀才身份,在他们眼底已算得体面人了。

  林延潮还是依着规矩,向族长,村里老人行礼。

  之后就是祠堂重修的大祭了。

  祭祀时,林延潮才知道原来他这一支林氏,来路还是蛮显赫的。

  在闽地有一句民谚‘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说得是闽地以这四姓最多,而陈林两姓更是占了闽中近一半。

  现在林姓最显有数支,如出了林则徐的文峰林,现在还默默无名,明朝最有名的莫过于八进士五尚书的濂浦林氏,称为东林。

  濂浦林之后就是水西林,而林延潮这一支就出自水西林。

  水西林与濂浦林,都是科举强族,以往辉煌历史就不提了,现在在世的就有三名进士,而且是祖孙三代。

  一位就是生于成化十六年,正德九年登进士第的林春泽,万历年天子登基,福建巡抚给水西林家送‘六朝大老坊’的牌坊,说的是你老人家,居然历经六朝天子。而现在林春泽年近百岁,住在南屿家里,算是实实在在的人瑞。

  林春泽以下,就是其子林应亮、其孙林如楚两位进士,都是在朝做官。

  不过宗家如此显赫,洪山村与之相比就寒碜多了,洪山村林氏从水西林一支分出好几年了,本来就是庶出,科举上一直不得力,好几代没一个举人不说,连秀才也是十年前有了一个。

  数代之后这边自觉和宗家相较实在太没有脸面,实在也不好意思上门认亲,两边也是渐渐走得淡了。只是在水西林宗族大祭时,会请洪山村这边一两人,修族谱的时候,派个人过来问问你们几口人,也少不了写上你这一支的名字。

  至于其他就没有更亲密的关系了。

  而眼下林延潮取了院试第二,总算是有‘我洪山林氏从此站起来’的感觉,故而这一次才大肆操办,还知会了宗家那边。

  PS:多谢大家投的月票和推荐票,今天想再求一下,后面有很给力的推荐,月票,推荐票可以让本书成绩更好一点,让更多人来看本书。(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