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二十九章 拜师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极此道。”

  说完许文昌双手捧起自己的门生帖子和文章。

  林延潮从许文昌手里接过帖子和文章,交给一旁的孙承宗后道:“从此以后你记名于我门下,但能不能出师,要看你平日所学,为人品行。”

  许文昌大喜道:“弟子记住了,多谢先生。”

  古人一般师生之间,都是称先生。

  若学生对先生,表示更进一步尊敬,则可称老师。

  比先生,老师更进一步的,就是称夫子了,这好比学生把老师,当作孔圣一般在心底敬仰了。王世贞就曾讽刺,说官场门生称座主,不过是老先生,但严嵩当国时,就有门生谀称严嵩为老师,更有甚者,竟称严嵩为夫子。

  林延潮笑了笑,见许文昌无比郑重地行叩头之礼。

  之后下人捧上茶来,许文昌郑重其事地端过茶来向林延潮奉上。

  林延潮喝了对方奉上的茶水,看了一眼呈上的拜师礼,然后离椅将许文昌扶起:“以后需勤学勉力,不可懈怠。”

  如此师生名份就这么定下了。

  许文昌走出门后满脸喜色,神采飞扬,不少士子见了这一幕,都是羡慕,一并上来向他祝贺。

  “许兄,先我等一步!”

  许文昌笑着:“侥幸而已。”

  众人仔细打量许文昌,也不见得对方多出色,反而他的布袍不起眼处打着几个补丁,不免心想他能得林三元赏识,我又为何不行。

  也有人想,听闻名师择徒极严,我以为状元公身为帝王师,眼界不同于常人,却不想不严于择徒。

  林延潮择徒确实不严,因为所用是宽进严出的标准。

  儒学从没有道不可妄泄,法不可轻传之语。儒家先贤讲学时,一贯主张你只要肯来听我讲课就是我的弟子,甚至你心底不认同我也没有关系。

  甚至人戏称,你教你,并非是我认可你,只是我这个人爱诲人不倦罢了。

  你拜在我门下从学,要我认可你,就必须出师。

  比如孔子以诗、书、礼、乐教授门下三千弟子,但最后能贯通诗、书、礼、乐,身兼六艺者唯有七十二人,这就是七十二贤的由来。

  三千弟子,名著青史不过七十二人。

  孔子实行的就是宽进严出的标准。

  如此对弟子约束自是极宽,儒学从不讲一人终生只能拜一师,你拜在我下读书,也可摆在别人门下。孔子门下弟子除了颜回都曾去听少正卯讲课,孔子知道了也没有约束弟子,说你不准去,两个你只能选一个。

  还有就是拜师礼也是随意,儒家讲究的是心仪成礼,辅以束修而已。

  如孔子弟子中子贡富甲一方,以重金资助孔子周游列国,子贡之赠,孔子没有辞。还有穷得响叮当,又想拜在孔子门下的士子,孔子说也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大意是孔子说,自行带一束肉干向我拜师的弟子,我从没有不教的。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