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外籍工人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吧,不要叫完工奖了,叫提前节省什么的,用百分比付款。”有人提出建议。

  钟志根马上摇头,道:“那不行,他们肯定会狮子大开口的。用百分比付款,最容易造成意外……”

  正商量着,董事长办公室的文员。敲门拿了文件进来,并道:“有计委的同志,约苏董事长见面,周一早晨10点。”

  此时。部委的约谈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但请喝茶一类的见面,已经常常出现了。

  张超听到计委的名字,就脸色大变。

  李琳也不安的道:“是我的工作没做到位,不行,我现在就回去重做安排。”

  “没事,只是谈话见面而已,没什么威慑力的。”

  “他们要是不拿捏着咱们,是不会谈话的。”张超满腹的危险信号。

  部委约谈对企业来说,好像很紧张。确实如此,也应该紧张。但对部委本身来说,同样很紧张。

  中国的部委本身是没有执行权的,它可以制定政策,也可以协调部门,督促地方,但归根结底,它本身的执法权很有限。

  因此,如果手上没有点真货,部委往往也不好进行见面谈话。以免威严扫地。

  事实上,自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以后,部委约谈的名声就广而告之的烂掉了。

  在此时,部委当然不会任由自己的名声受损,尤其是实力极强的计委。

  苏城脑中拼命运转。开始思考应对策略。

  取消完工奖?这自然不行。

  完工奖决定了海沧石化基地的建设进度,而建设精度又决定了台湾工厂的进驻数量。进而又决定了海沧基地的价值……

  在这样一个循环中,若非万不得已,苏城是绝不会后退的。

  “准备好文件,暂时不要做大的变动,等谈话后再说。”苏城对国家部委已经不再畏怯了。对现在的中国来说,一个国外油田也许只是好听,但一个石化基地就非常重要了。国企横行无忌的时候,不是因为它的级别,而是因为它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苏城离开会议厅以后,还是打电话给主管工业的常务副省长,将此事告知。

  年约50岁的副省长常国立正踩在人生最重要的节点上,当然不容自己省内最重要的项目受到影响。他在电话里,气宇轩昂的道:“苏董不用担心,大的方向绝对不会有变化。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你们建厂能有多快就有多快,我们省里绝对支持,关于完工奖的问题,我陪你去扯皮。”

  这比苏城预想的还要舒服。

  有了常务副省长的陪同,大华集团内的担心也少了许多。高官向来是政治敏锐的角色,常国立愿意陪同,就说明问题不会严重。

  到了地方,负责约谈的却是一位司长。

  他没有谈完工奖励的问题,开口却说道:“我听说大华有雇佣外国工人的情况?你们是用人民币支付薪酬,还是用外币支付薪酬?”

  “当然是外币。”

  “有向有关部门申请吗?”

  “大华有存留外币的资格……”

  “这是雇工问题,不是外汇问题。”计委司长抬起头来,道:“咱们国家还没有长期雇佣大量工人的情况,尤其是私人对私人,大华不是首例,规模和影响却是最大的。我们找你来,也是要谈这个问题。”

  苏城这才醒悟,现在的中国企业,还没有进入到能雇佣外籍工人的程度。国内的人工要多便宜有多便宜,高技术人才也是公对公的引进,以国外的访问学者等类型居多。

  让中国穷嗖嗖的研究所支付外国人薪水,估计没有几个肯做的。

  苏城刚刚挖角了一批外籍工人,习惯了人员流动的巴斯夫公司还没有太大的反应,国内首先控制不住了。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