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百七十五章 幽兰操(下)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岭南,与北人如何相比?

  至于会不会有瘴疠,自己一行心中有数,不会偏偏往那些传说中的瘴疠地带里钻的,这请放心。就是在这里,热得难受。这也不要紧,在两广时间不会太长,顶多还有两年时间,自己便要调回荆湖南路了,到了荆湖南路,朝廷就不会有那么多忌惮,看看能不能将她们带到潭州,一家团聚。

  最后又说一件事,若是熬上几年,将南方治理一个大模样,自己声名会达到巅峰。那么为了避嫌,必须停下来休息几年,脱离政权中心,那时候自己会带着一家老小,在郑州休养几年,供奉几位母亲大人。顺便著书立说,一家在一起可以过着开心的生活了。

  倒也不是说的假话,是打算这么做的,就算赵祯阻拦也不行,不然就是不知进退之道。

  将信封好,对月儿说道:“明天将这封信寄回京城。”

  然后又说道:“你派侍卫前去余靖府上,让他将城中所有大夫一起喊来,还有将城中一些关于医学方面的书籍一起抱来。”

  “好来。”

  过了好一会儿,余靖带着许多书,以及十几名大夫到了郑家。

  郑朗说道:“大家坐吧。”

  众人陆续地坐下。

  郑朗开始与大夫们讨论如何治疗疟疾,讲着讲着,牵涉到中医的方方面面了。余靖却意识到其中的价值,说道:“别急,别急。”

  “干嘛?”

  “行知,记录下来,记下来。”两广问题多多,余靖作为岭南人氏,怎能不希望家乡变得更好?对郑朗种种做法,也没有郑朗所想的那么黑暗,十分配合的。这也是余靖在史上,于两广任职政绩赫然最重要的原因。

  岭南有种种弊端,特别就是病患。百姓喜巫,不喜医,每年都有无数百姓因各种疾病而去世。包括韶州。看到这种情形,余靖心中着急,同为韶州的名相张九龄还想家乡变得更好,修了大瘐岭古道。可自己呢。今天所讨论的看样子牵连甚广,甚至对岭南医学发展都会起到极大的帮助,再者郑朗此时在两广威信越来越高,会扭转两广这种落后的医学观念。

  因此备下笔墨,开始记录,怕自己一人记不下来,又派人喊了小吏过来帮助记录。

  但主要的还是针对疟疾。

  包括本草纲目里的常山汤。

  常山汤也不能根治疟疾,可是正因为这些药方一一送到前线,起到延缓作用,吊住了许多将士的姓命。

  并且这几天的讨论,一张张药方传了出去,几乎成了中医界的一场盛典,最后周边许多州县大夫一起跑到桂州来,一是想看看郑朗的样子,二是心中佩服郑朗,果然是宋朝学问最好的人,连中医居然也懂得不少,三是想过来学习。

  接下来几天,郑朗几乎闭门不出,专门与大夫们交流,晚上又抄写《本草纲目》。直到洪州将那些药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