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二十九章 召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矣,足矣。”赵祯眉开眼笑说道。

  朕很满足了。

  高兴,可惜国库空虚,不然能下诏,来一个免去陕西贼税的什么。

  又说道:“该当如何嘉奖?”

  王拱辰又说道:“臣以为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缘边四路发动此战,计动用禁乒、蕃兵、义军与弓箭手、乡兵计达接十八万之众。如此规模战役,开国以来,也罕有过。除了庞籍外,其他三位缘边大臣全部没有上书禀报朝廷。虽捷,但开了一个恶例。”

  说得似乎颇有道理。但里面暗藏着一个玄机,此战功劳最大的便是他所说的缘边三臣,庞籍很悲催,再次成了一个喝汤的。也没有十八万人,在王拱辰想来,决战之时,定川寨有十三万多人参战,弹筝峡有近两万将士参战,还有各地的守军,那么就是十八万人。其实各地守军抽之一空,就算将这些守军计算在内,也不过十六万几千将士。让他生生变出一万多人。还好,没有将参与守城百姓计算在内,否则会变成二十万人。

  十八万军队击败元昊十二万军队与十六万军队击败元昊十二万军人,比较一下,依然有一些差距的。

  富弼叹息一声,说道:“前方战事混乱,谁能在数月前就料敌机先?不能料敌机先,又如何向朝廷禀报。若按王拱辰之言,前线大捷,将臣无功反有了罪。若是以后国家有事,谁还能替国家浴血奋战,守卫疆域?”

  双方立即争吵起来。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可惜无人察鬼……

  赵祯吵得头痛,有气无力地说:“诸卿,莫争,早在杨守素进京时,郑朗就上书禀报这场战役的发生,只是害怕消息泄露,影响战事,朕一直未说。”

  之所以争执,正是因为这个战功!

  以王拱辰为首的大臣不想郑朗、范仲淹、韩琦、尹洙与张方平得到这份战功,而以赵祯富弼为首的君臣,却肯定了这份战功。

  全没有说到点子上。

  不仅是害怕泄露,还有一条,对将从中御的讥讽,禀报朝廷,朝廷就会商议,同意罢,不同意诏书一下,遵从还是不遵从?不但从庙堂上嘲讽了将从中御,到了泾原路本身,郑朗在定川寨,还将军权放给狄青,主动绕过将从中御这一弊症,军队变得更机动,行兵布策更灵活,这才取得大捷。

  可偏偏就没有一人去想。

  晏殊睁开老眼,说道:“陛下,有功必赏,象三路将臣这样行事,也需警戒,下不能再为例。若议,以臣看,应议几位边臣上书中的免役法,此乃变革之举,想要实施,利弊必须商议妥当,才能颁发。”

  和稀泥啊,两边皆不开罪,趁机将话题引开。

  提到免役法,所有大臣一起沉默不语。

  不是很懂,不敢插言。

  韩琦、范仲淹与张方平、郑朗皆书奏提到免役法。

  是王安石免役法的

  请收藏:https://m.xiaoni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